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3317|回复: 37

气死了气死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4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今天早上起来看到一篇文章写在德国的留学生,也不知道谁这么没脑子,能写出这种东西来,看的气死了$angry $angry


说多了,大家都麻木了: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们


本来不想写的,因为这些事情,网络上已经很多了,怕说多了,大家都麻木了,好在我这里知道的人少,就写出来排遣一下郁闷吧。
今天和在德国的一个好朋友聊天,言谈之中,感觉他似乎心情不好,问他怎么了,他说最近遇到的几个事情让他很烦躁,这个朋友是中国政府驻德国的办事机构,朋友刚去不到一年,问他到底怎么了,他讲述了自己最近遇到的几个事情。

第一个让他头疼的事情是一个自己朋友托付照顾的女孩在德国出事情了,这个女孩子家境不错,初到德国,20 出头,人也比较漂亮在德国学习,后来遇到了当地一个东北小混混,这个男的是远近闻名的花花公子,仗着有钱在当地和一帮德国流氓鬼混,不知道怎么的,这个女孩居然和这个东北人在一起了,很快的同居,出入歌厅酒吧,课基本上不上的,钱还没有少花,最可气的是,这个东北混混还用这个女孩子的钱,半年就花掉了她 6000多欧元,女孩学习的很不好,花消又大,家里人很不放心,托付我朋友照看,可怎么管的了呢?钱很快花掉了,女孩问家里又借了7000欧元,结果被这个东北混混给偷走了!一年不到,这个在国内很优秀的女孩就被中国人骗色骗财,学上不成,钱要不回,身体也不好了!这件事情让朋友很头疼,他想不明白,都 20 多岁的人了,怎么一出国就这么随便呢?就这么不负责任呢?半年花了2万多欧元!朋友最后把这个女孩子送到机场的时候,看到这个女孩一脸的迷茫,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既然这样,何苦来德国呢?

第二个事情是朋友和当地的教育机构搞一个活动,其中邀请了几个中国大学生参观博物馆,这几个大学生也在德国呆了几年了,按道理素质应该不错吧,可结果让朋友大跌眼镜,参观博物馆,大家都很礼貌,不高声喧哗,可这几个大学生,兴奋的打电话,吼的周围的人都面露厌恶的神情,朋友小心提醒以后,老实了,看到一个老钢琴,估计几百年了,上面写着不要触摸,估计大家都看的懂,朋友不放心,特地嘱咐这几个大学生,不要摸,遵守博物馆的规矩,可一会儿却听到博物馆人员,一个老头大声的呵斥,回头一看,自己带来的一个中国大学生正在那里按琴键,看有没有声音,这个举动招来了周围一片哗然,很多德国人都很厌恶的看着这几个大学生,老头要求他们立刻离开博物馆。朋友的脸红的发紫,发誓再也不相信这些出国大学生的品格了。返回途中,这几个大学生还很轻松,朋友问他们学习什么,有的是经济,有的是德国文学,结果朋友问了几个德国有名的诗人,作家,一半答不上来!晕倒!从他们口中,却知道怎么逃避老师的课,怎么泡妞,怎么玩,一个学技术的大学生居然理直气壮的说,文学有什么用?看着这些眼睛,朋友眼睛一闭,想杀人的决心都有了!就是4头猪也问不出这样的问题!

第三个事情是国内某外语学院来了几个交换生,这些MM都是外语学院品学兼优的学生,所以才有资格来这里上大学,可来了之后,几乎都逃课,上网玩游戏,不到一个月,3个女孩无一例外找了男朋友,搬出学校,在外面同居了,其中一个居然还找了一个非洲大学生。问她们为什么这样做?(她们在国内可都是有男朋友的),她们说在国内太苦了,被父母管,被老师管,被班主任管,到了德国该解放了!还有一个更有理由,她说,自己来到这里才知道,德国女孩子在18岁还是处女是很羞辱的事情,换男朋友很正常,别人都这样,自己为什么不能!看的出来,即使那个找黑人的女大学生(我绝对没有诋毁大学生的意思,也没有种族偏见)。她分明感觉只要是外国人,都比中国人高贵!所以心甘情愿!而那个黑人则在外面宣称,自己要找白人女孩有难度,但是最好找的是中国女人,一泡就上床了,这言论在当地成为黑人的笑谈。至于另外找白人做男朋友的女大学生,也是换了不少男友,有时候,请吃一顿饭就可以带回宿舍了,虽然这种事情在德国大学里不少,但是才短短的时间这些女孩就变化这样快,真是让朋友叹息。最可恨的是这些人严重败坏了中国留学生,尤其是女留学生的名声,似乎真的是公共汽车,随便都可以上,还觉的自己被上的很爽,毕竟是出国了!这些事情让德国一些保守的人士很看不习惯,对中国留学生的反感越来越强。

由于朋友主要和教育系统有来往,这样的事情看的很多,对于70年代出生,思想还比较保守的他很是打击,他说,作为个体,你怎么闹是你的事情,可你是中国人啊,你一个人出的事情,让整个中国人蒙羞,这就不对了!另外的一件事情也让他很是难堪,一个德国的教授公然说,你们中国大学生为什么喜欢作弊?为什么喜欢撒谎?为什么来申请读书的时候,上面写的都那么好,结果来到德国都是骗子?为什么?朋友很尴尬,虽然是吃饭闲谈,但这些问题让他没有办法回答,这个老教授说,以前听说中国学生都是很勤奋,努力的,但是,为什么我就遇不见这样的中国学生呢?这个老教授说的很多都是实情,朋友心里也明白,来这里读书的一部分是家里有钱人,新贵,一些来到德国发现跑车好便宜的中国人!这些人只会花钱,逃课!另一部分家里没有钱,虽然也打工,很辛苦,但是却不怎么好好学习,钱花在了别的地方,中国人逃避规则的天赋表现的最好,什么借口啊,作弊啊,撒谎啊,总之,管理不严格的德国大学是很好糊弄的!

来这里的中国人很多,所以很多地方,即使你一句英语,德语不会,没有关系,照样生活的好!这里有东北人开的超市场,有福建人的饭馆,总之,你想什么都有!一个高中生被送来学语言,3年时间,在网上玩游戏的技术见长,上黄网的时间比上课还多,最后和一帮德国混混一起,小小年纪就打架斗殴,欺负中国人,外国人不敢欺负,专找自己人下手,德语除了几句骂人的,什么都不会,什么河南话,东北话,广东话倒是学的很好!说到这里,朋友也纳闷,这些家长送这些小留学生来干吗???真是钱多烧的?

听到这里,我也心情郁闷,为了找点平衡,问道:那其它国家的留学生怎么样?朋友想了想,说差不多吧,都不怎么的,但是在德国,像日本留学生的口碑就比我们好,说实话,我也不清楚,为什么我们的留学生不管大小,都几乎没有礼貌,不懂文化,不会吃苦,崇拜外国人,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什么都不知道,英语好的,不知道中国封建社会什么时候开始的,学习经济的,连德国总理是谁都不知道,反正,糟糕!

无语!沉默了一会,我问道,难道就没有遇见一个上进的中国留学生?他说,有,肯定是有,只是自己没有看到!我想100个总有一个吧,他最后又说了一句。大浪滔沙啊!

说到这里,大家也不说话了,电话挂了!心情却不平静,是啊!反正不关我什么事情,为什么自己心里就难受呢?我想不明白,中国的报纸,电视都说中国怎么好了,怎么站起来了,GDP怎么高了,可是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真的站起来了吗?我们还有尊严吗?还有自己骄傲的民族情感吗?国外真的尊重我们吗?我们真的还记得自己的过去吗?这些年的教育,真的有用吗?

没有信仰是可怕的,想想中国在被列强轰开国门的时候,中国有了真正意义的留学生,在这个之前,都是外国人来中国留学啊!多少日本人,高丽人,阿拉伯人,越南人,俄罗斯人因为中国唐朝的宏伟街道,整洁的市容,中国人优雅的仪态,丰富的文化而陶醉,马可波罗来中国的时候,他惊叹中国人居然这样的富饶,他感觉自己是乡下人一样,看到京杭大运河两边繁华的建筑,他想起了威尼斯,可中国的杭州比威尼斯繁华何止百倍!中国5千年文化,到了我们80年代出生的独身宝贝脑袋里,这简直就是神话,中国有这样繁荣过吗?外国人居然还羡慕过中国?他们会这样疑问!

中国第一批的留学生,虽然人数不多,但是我们知道,有一大半是成材报效祖国的,詹天佑就是典型的例子,那时候的中国留学生至少有强烈的信念,那就是报效国家,拯救中国,所以才努力学习!后来的中国留学生,虽然也有废物出现,但是成材的很多,国共两党的将领,当时的文学家,金融家很多都是留学贵归来的骄子,还有就是新中国事情的留学生,都是为了祖国强大而回来的,他们依靠努力和自尊赢得了别人的尊重,那现在呢?我们的现在国家强大了,我们的留学生又在做什么呢?他们有什么信念?有什么理想?没有,当然这不能怪他们,他们从来没有受过这个方面的教育,从小就是苹果要吃大的,父母宠大的,学校的教育,社会的教育,告诉过他她还有一个中国的概念吗?没有,只有个人,只有个体,这样的一代人出现,中国的GDP再高,又有什么用呢?

还是那句话,中国不要把经济建设当兴奋剂了,国民的素质才是最根本的,看过日本人写的一本书,名字忘记了,主要写日本二战后的40年,很多中国所谓的专家还说,日本人是靠美国人,是靠牺牲一代日本女人成长起来的!我呸!

日本如果真的是依靠美国人起来的吗?美国会培养一个挨自己原子弹炸过的对手吗?日本当年是很多色情业,可靠这个日本能迅速崛起吗?看看今天的中国哪里没有色情业?那它贡献了多少GDP呢?日本战败后,穷的裤衩都没有,他们比中国还穷!他们靠什么?靠的是提高国民素质,靠的教育,靠的是教育下一代国家的意识,所以才有了日本经济奇迹,才有了日本一代代人拼命努力的为民族为国家努力!书中的一段我很清楚,当时日本要发展汽车工业,技术很差,于是他们也派遣了很多留学生,到美国,德国学习,他们为了学习技术,为了偷技术,即使在日本是经理级人物,也愿意去德国的汽车厂当小工,一干就是很多年,一点点学习,然后都学成回国!这些我们的专家怎么看不到?我们为什么不学习?

中国还在加强英语学习,加强素质教育,加强教育产业化!可培养了一代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爱国,没有自尊,没有能力,没有上进心的,没有行仰的人,还真不如来个海啸!

垮掉的一代会毁了中国!中国的教育会制造更多垮掉的一代!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6-11-4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4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D

为这种东西有啥好生气的。

清者自清呗。

送写这些东西的两个字,哪能?!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4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4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4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到这里,我也心情郁闷,为了找点平衡,问道:那其它国家的留学生怎么样?朋友想了想,说差不多吧,都不怎么的,但是在德国,像日本留学生的口碑就比我们好,

不曉得那個人是真不知道還是裝傻$汗$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4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哪都有败类,的确没什么可吃惊的,但是如果冠上德国留学生的名头,难免会让人联想到整个群体,就像曾经在国内报道某些留学生的不良行为,实为个别群体,就被媒体解释成为留学垃圾,导致所有在外读书的人都有变为垃圾的嫌疑,的确是以偏概全,但解释恐怕没用,不如用工读书,做出成绩,再堵上他们的嘴。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4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紫穗 于 2006-11-4 07:37 发表
今天早上起来看到一篇文章写在德国的留学生,也不知道谁这么没脑子,能写出这种东西来,看的气死了$angry $angry
说多了,大家都麻木了: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们
本来不想写的,因为这些事情,网络上已 ...


大学里混的人多了,  很正常啊!$汗$ $汗$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4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我老爸看见这文章,该担心了。。。
再说,上进的中国留学生怎么都生活在我的周围啊。文章写的太极端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4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ussianblue 于 2006-11-4 10:37 发表
要是我老爸看见这文章,该担心了。。。
再说,上进的中国留学生怎么都生活在我的周围啊。文章写的太极端了。


偶在 柏林, 虽然是中国人在德国最多的地方, 

和 美国等 英语国家的大学里到处可见的 华人科学家和教授相比,

柏林的 大学里没有一位中国的教授!!$angry $angry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4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4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觉得没什么可生气的,当然哪里都有好有坏,只不过作者在德国写的是德国的留学生,接触的范围也有限,也有可能其它国家的留学生比德国的还有“差”, 但是觉得文章里面说的很多负面的东西,也确实是属实的,有这些现象的。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4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4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olleg 于 2006-11-4 11:29 发表
觉得没什么可生气的,当然哪里都有好有坏,只不过作者在德国写的是德国的留学生,接触的范围也有限,也有可能其它国家的留学生比德国的还有“差”, 但是觉得文章里面说的很多负面的东西,也确实是属实的,有这 ...


$握手$ $握手$ $握手$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4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4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einfeld 于 2006-11-4 10:45 发表


偶在 柏林, 虽然是中国人在德国最多的地方, 

和 美国等 英语国家的大学里到处可见的 华人科学家和教授相比,

柏林的 大学里没有一位中国的教授!!$angry $angry


这个没有可比性的,很简单的原因,大多数在德的中国人都读个diplom就算了,还有些人干脆读的是fh的diplom根本就不可能做研究的,而读了博士的中国人很多也是去工业界了,真正想在学术界搞点名堂的人基本上都去美国了
别的不说,日耳曼民族是个很排外的民族,德国大学教授的评审又相当严格,所以与其在这里不如直接去美国,发展的空间也大
不过柏林的中国人数量多不见得质量高,如果大多数都是做生意开餐馆的话,再多也不可能出教授的。我知道慕尼黑工大有一位中国人做教授的,在学校的地位很高,不过人家好像早就拿了瑞士护照了,呵呵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4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觉得写得不真实。很多生活方式不像写在国外的生活。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4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iaMarie 于 2006-11-4 12:16 发表
觉得写得不真实。很多生活方式不像写在国外的生活。


偶看都懒得看,就像前面一个mm说的,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看标题还以为又有人被德国人欺负了什么的呢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4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雨蝶 于 2006-11-4 12:14 发表


这个没有可比性的,很简单的原因,大多数在德的中国人都读个diplom就算了,还有些人干脆读的是fh的diplom根本就不可能做研究的,而读了博士的中国人很多也是去工业界了,真正想在学术界搞点名堂的人基本上都 ...


美国人和英国人 不也绝大部分 是日耳曼 人的后代吗?  英语也是 日尔曼语系!

为什么 上千万的 中国人 能够在美国扎根, 在德国 才这么少点!!$怒吼$ $怒吼$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4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知道生气没用,关键是写的太不真实了,作者根本就不知道留学生什么样子,怀疑是自己编出来的,所以才生气,我们在外面累死累活又打工又读书的,他们居然在国内这么污蔑我们,气!!!$angry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4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些现象肯定客观存在, 一味回避也不明智.

归根结底是国家的教育出了问题, 十几年的教育没有给孩子培养出正确的人生观, 没有给孩子烙上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4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einfeld 于 2006-11-4 12:41 发表


美国人和英国人 不也绝大部分 是日耳曼 人的后代吗?  英语也是 日尔曼语系!

为什么 上千万的 中国人 能够在美国扎根, 在德国 才这么少点!!$怒吼$ $怒吼$


美国人是没有根的民族,不能说绝大部分都是日耳曼人的后代,而德国是有根的民族,所以德国人优先考虑的是自己的民族。而美国人因为没有根,对他们来说只要入了美国籍就是美国人
这就是区别,在德国,哪怕你父母都是出生在德国的,你从小就拿德国护照,在德国人眼里,你仍然是外国人!!
所以这个没有好比的
反过来,如果有个金发碧眼的人在中国世代生活,但是你会说他是中国人吗?不会
而那些早就拿了美国绿卡的华人,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华人,我们仍然认为他们是中国人,他们自己也认为中国是自己的根
所以你这样生气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历史如此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4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雨蝶 于 2006-11-4 12:55 发表


美国人是没有根的民族,不能说绝大部分都是日耳曼人的后代,而德国是有根的民族,所以德国人优先考虑的是自己的民族。而美国人因为没有根,对他们来说只要入了美国籍就是美国人
这就是区别,在德国,哪怕你 ...



不一定啊,  很多美国人现在都有了 华人的血统,
感觉他们对 这种东西不是很在意啊!$汗$ $汗$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4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雨蝶 于 2006-11-4 12:55 发表


美国人是没有根的民族,不能说绝大部分都是日耳曼人的后代,而德国是有根的民族,所以德国人优先考虑的是自己的民族。而美国人因为没有根,对他们来说只要入了美国籍就是美国人
这就是区别,在德国,哪怕你 ...


美国也有根啊,  17 世纪末期的英国清教徒 第一次 踏上移民美国的道路,
给美国带来了欧洲的文明和文化啊!$汗$ $汗$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4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月花号(Mayflower)是1620年一艘从英格兰的普利茅斯前往美洲新大陆马萨诸塞的普利茅斯殖民地的搭载清教徒的客船。它于9月6日从英格兰出发,于11月11日在科德角附近靠岸(均按儒略旧历)。这次航行是在1607年由伦敦弗吉尼亚公司成功地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英国定居点詹姆斯敦的鼓舞下进行的。


五月花号是英国的一艘三桅盖伦船,排水量180吨。从它的载重和当时180吨商船的一般尺寸出发,可以估计它长约90–110英尺(27.4-33.5米)、宽约25英尺(7.6米)。经过更详细的研究,人们制作了一件尽可能和原船相近的复制品“五月花二号”(MayflowerII,于1956年9月22日下水)。

五月花号在前往新大陆之前是一艘进行商业贸易(通常是葡萄酒)的货船,主要来往与英国和法国,以及挪威、德国、西班牙等其他欧洲国家之间。在1609年至1622年间,这艘船归克里斯托弗·琼斯(Christopher Jones)所有,他是一位跨大西洋航行的舰长,总部设在英国伦敦罗瑟尔港。在琼斯逝世后,该船很有可能在1623年在罗瑟尔港被分割为木材。据称位于英国白金汉乔丹教友派信徒村外的五月花号库房就是用这些木材建造的。

起初,清教徒们打算搭乘五月花号和另一艘较小的船Speedwell号。第一次航行于1620年8月5日从英国南安普顿出发,但是Speedwell号漏水,不得不返回达特茅斯修理。

在第二次的航行,当船只抵逹大西洋时,Speedwell 因再次漏水而要折返回普利茅斯。

经过重新整顿后,于9月6日,五月花号从普利茅斯出发,单独完成了为期66日的航程。船上挤满了102名船员及其家属,每人只得很小的空间去放置随身的行李。

航行中,五月花号的主船杆曾出现裂缝,最后要用一口大的铁螺丝钉去修补。

五月花号在加拿大的纽芬兰省 (Newfoundland),亚法隆半岛 (Avalon Peninsula)南部的Renews靠岸,由当地渔民提供日用品及食水补给,然后向鳕鱼角(Cape Cod) 进发。

他们原本的目的地是在北维珍尼亚哈德逊河一带的陆地。但因恶劣的天气令航道偏移,在新英格兰过了一个寒冬。这延误令他们无法抵达 London Company 容许他们所到的,将来成为了普里茅斯殖民地的地带。

为了平息这班移民者日渐增多的纠纷,他们在11月11日,五月花号靠岸于鳕鱼角时,签下了五月花号盟约。

五月花号于1621年4月5日出发,从普里茅斯殖民地返回英格兰,于1621年5月6日到达英格兰。

$握手$ $握手$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4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11.24也就是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

初时感恩节没有固定日期,由各州临时决定。直到美国独立后的1863年,林肯总统宣布感恩节为全国性节日。


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也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节日,因此美国人提起感恩节总是倍感亲切。

感恩节的由来要一直追溯到美国历史的发端。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号船满载不堪忍受英国国内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达美洲。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们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处在饥寒交迫之中,冬天过去时,活下来的移民只有50来人。这时,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给移民送来了生活必需品,还特地派人教他们怎样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终于获得了丰收,在欢庆丰收的日子,按照宗教传统习俗,移民规定了感谢上帝的日子,并决定为感谢印第安人的真诚帮助,邀请他们一同庆祝节日。

在第一个感恩节的这一天,印第安人和移民欢聚一堂,他们在黎明时鸣放礼炮,列队走进一间用作教堂的屋子,虔诚地向上帝表达谢意,然后点起篝火举行盛大宴会。第二天和第三天又举行了摔跤、赛跑、唱歌、跳舞等活动。第一个感恩节非常成功。其中许多庆祝方式流传了300多年,一直保留到今天。







每逢感恩节这一天,美国举国上下热闹非常,人们按照习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祷,城乡市镇到处举行化装游行、戏剧表演和体育比赛等,学校和商店也都按规定放假体息。孩子们还模仿当年印第安人的模样穿上离奇古怪的服装,画上脸谱或戴上面具到街上唱歌、吹喇叭。散居在他乡外地的家人也会回家过节,一家人团团围坐在一起,大嚼美味火鸡。

同时,好客的美国人也忘不掉这一天邀请好友、单身汉或远离家乡的入共度佳节。从18世纪起,美国就开始出现一种给贫穷人家送一篮子食物的风俗。当时有一群年轻妇女想在一年中选一天专门做善事,认为选定感恩节是最恰当不过的。所以感恩节一到,她们就装上满清一篮食物亲自送到穷人家。这件事远近传闻,不久就有许多人学着她们的样子做起来。


美国人一年中最重视的一餐,就是感恩节的晚宴。在美国这个生活节奏很快,竞争激烈的国度里,平日的饮食极为简单。但在感恩节的夜晚,家家户户都大办筵席,物品之丰盛,令人咋舌。在节日的餐桌上,上至总统,下至庶民,火鸡和南瓜饼都是必备的。因此,感恩节也被称为“火鸡节”。

感恩节的食品富有传统特色。火鸡是感恩节的传统主菜,它原是栖息于北美洲的野禽,后经人们大批饲养,成为美味家禽,每只可重达四五十磅。通常是把火鸡肚子里塞上各种调料和拌好的食品,然后整只烤出,鸡皮烤成深棕色,由男主人用刀切成薄片分给大家。然后由各人自己浇上卤汁,洒上盐,味道十分鲜美。此外,感恩节的传统食品还有甜山芋、玉蜀黍、南瓜饼、红莓苔子果酱、自己烘烤的面包及各种蔬菜和水果等。

游 戏

感恩节宴会后,有些家庭还常常做些传统游戏。第一次感恩节,人们进行了跳舞、比赛等许多娱乐活动,其中有些一直流传至今。有种游戏叫蔓越桔竞赛,是把一个装有蔓越桔的大碗放在地上,4-10名竞赛者围坐在周围,每人发给针线一份。比赛一开始,他们先穿针线,然后把蔓越桔一个个串起来,3分钟一到;谁串得最长,谁就得奖。至于穿得最慢的人,大家还开玩笑地发给他一个最差奖。

还有一种玉米游戏也很古老。据说这是为了纪念当年在粮食匮乏的情况下发给每个移民五个玉米而流传下来的。游戏时。人们把五个玉米藏在屋里,由大家分头去找,找到玉米的五个人参加比赛,其他人在一旁观看。比赛开始,五个人就迅速把玉米粒剥在一个碗里,谁先剥完谁得奖,然后由没有参加比赛的人围在碗旁边猜里面有多少玉米粒,猜得数量最接近的奖给一大意爆玉米花。

人们最喜爱的游戏要算南瓜赛跑了。比赛者用一把小勺推着南瓜跑,规则是绝对不能用手碰南瓜,先到终点者获奖。比赛用的勺子越小,游戏就越有意思。

除去这些活动外,有些家庭在节日里驱车到乡间去郊游,或是坐飞机出去旅行,特别是当年移民们安家落户的地方——普利茅斯港更是游客们向往的所在。在那里,可以看到按照“五月花”号仿制的船和普利茅斯石,还可以花几个小时在移民村里参观。移民村是仿照当年的样子建成的。参观时,还有专门人员扮成请教徒同游客们谈天,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多少年来,庆祝感恩节的习俗代代相传,无论在岩石嶙峋的西海岸还是在风光旖旎的夏威夷,人们几乎在以同样的方式欢度感恩节,感恩节是不论何种信仰、何种民族的美国人都庆祝的传统节日。
回答者:林逸烟 - 九门提督 十五级 11-1 08:38

http://www.sdbjzxxx.net/tefl/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108

感恩节的由来

现在我想给你们详细谈谈美国的感恩节( Thanksgiving )。感恩节是美国国定假日中最地道、最美国式的节日( holiday ),而且它和早期美国历史最为密切相关。
1620年,一些朝拜者乘坐"五月花"号船去美国寻求宗教自由。他们在海上颠簸了两个月之后,终于在酷寒的十一月里,在现在的马莎塞州的普里茅斯登陆。
在第一个冬天,半数以上的移民都死于( die )讥饿和传染病,活下来的人们在第一个春季开始播种。整个夏天( summer )他们都热切地盼望著丰收的到来,他们深知自己的生存以及殖民地的存在与否都将取决于即将到来的收成。后来( finally ),庄稼获得了意外的丰收,所以大家决定要选一个日子来感谢上帝的恩典。多年以后,美国总统宣布每年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为感恩节。感恩节庆祝活动便定在这一天,直到如今.
感恩节庆祝模式许多年来从未改变。丰盛的家宴早在几个月之前就开始着手准备。人们在餐桌上可以吃到苹果、桔子、栗子、胡桃和葡萄,还有葡萄干布丁、碎肉馅饼、各种其他食物以及红莓苔汁和鲜果汁,其中最妙和最吸引人的大菜是烤火鸡( roast turkey )和南瓜馅饼( pumpkin pie ),这些菜一直是感恩节中最富于传统和最受人喜爱的食品( food )。
人人都赞成感恩节大餐必需以烤火鸡为主菜。火鸡在烘烤时要以面包作填料以吸收从中流出来的美味汁液,但烹饪技术常因家庭和地区的不同而各异,应用什么填料也就很难求得一致。

今天的感恩节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国定假日。在这一天,具有各种信仰和各种背景的美国人,共同为他们一年来所受到的上苍的恩典表示感斜,虔诚地祈求上帝继续赐福。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4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1620年11月11日,经过在海上66天的漂泊之后,“五月花号”大帆船向陆地靠近。船上有102名乘客。他们的目的地是哈德逊河口地区,但由于海上风浪险恶,他们错过了目标,于是就在现在的科德角外普罗温斯顿港抛锚。由于那时已是深秋,他们决定就在那儿登陆而不继续航行。为了建立一个大家都能受到约束的自治基础,他们在上岸之前签订了一份公约。
这些乘客中约三分之一是清教徒,他们最初曾逃到荷兰的莱登去寻求宗教自由。后来这一批英国殖民者全都被称为朝圣者。他们曾与伦敦的弗吉尼亚殖民公司谈判并达成一项协议,即弗吉尼亚殖民公司授权他们在该公司辽阔的土地上任选一块地方定居并管理自己。
41名男乘客在船上签了这份公约。在这份后来被称为《“五月花号”公约》的文件里,签署人立誓创立一个自治团体,这个团体是基于被管理者的同意而成立的,而且将依法而治。
这份公约是由“五月花号”船上的每一个家长,每一个成年单身男子和大多数雇佣的男仆所签署的。由于妇女那时没有政治权利,所以没有请他们签署。
圣诞后一天,102名定居者在现在的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上岸。那些参加签约的人组成了普利茅斯殖民地的自治体,这个自治体具有选举官员、通过法律和吸收新的投票委员的权利。那年11月11日,在下锚于荒凉的海港的一条船上所达成的公约为在新大陆上建立自治和法制打下了基础。
以上帝的名义,阿门。我们这些签署人是蒙上帝保佑的大不列颠、法兰西和爱尔兰的国王——信仰和教会的捍卫者詹姆斯国王陛下的忠顺臣民。
为了上帝的荣耀,为了增强基督教每仰,为了提高我们国王和国家的荣誉,我们飘洋过海,在弗吉尼亚北部开发第一个殖民地。我们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签约,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的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凡是依此而制定颁布的被认为是对这个殖民地全体人民都最合适、最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制度,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
圣诞后一天,102名定居者在现在的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上岸。那些参加签约的人组成了普利茅斯殖民地的自治体,这个自治体具有选举官员、通过法律和吸收新的投票委员的权利。那年11月11日,在下锚于荒凉的海港的一条船上所达成的公约为在新大陆上建立自治和法制打下了基础。 这是一艘神秘的船,她转载着美国。通过这艘船,你可以了解美国;你想了解美国,必须通过这艘船。如果你不了解这艘船,那么你还不了解美国。一次改变世界的航行,感动过一个国家的文字。:mad: :mad: :(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4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4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这个朋友在慨叹年轻人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一无所知的时候, 对他自己提出的中国封建社会何时开始这个问题有明确的答案吗? 如果觉得这是个简单问题的话, 他也不见得博学到哪里去吧.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4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7-24 10:08 , Processed in 0.117674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