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91|回复: 0

AI时代的人口老龄化如何拯救东亚普通人的命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7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50岁以上的人群,这一代人将成为未来老龄社会里的老人,你们既要为自己准备养老,也要面对子女负担加重,社会服务紧张的现实,你们同时也要面对自己是否还能跟得上即将爆发的AI革命浪潮。

三个层面来讲,现在50岁左右或以上的人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第一是经济层面:如果你原本以为自己快要退休了,那你要做好准备,延迟退休是大概率事件,今年已经开始实施了渐进式的延迟退休政策,男职工延迟到63岁,女职工是55或58岁,但我认为如果你今年只有40多50岁,但大概率等到你60多岁的时候,这个退休年龄必定会在推迟,最终推迟到70岁甚至75岁,否则中国的养老体系必定崩溃。

那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你的学习生涯尚未结束,你需要培养自己的再就业能力和健康维持能力,这些比寄望国家的养老金更重要,更可靠,因此你必须主动提升数字化技能,尤其是必须学会用AI辅助办公,数据处理,远程协作等等来保持职场的适应性,在资产配置上要从保守转稳健。

你不能再盲目保守,觉得只要保住本金就可以了,因为,第一,你还有很多年要活。政府和社会的养老体系大概率无法再为你提供支撑,最起码支撑力度必定有很大的下降,所以你自己的投资必须带来一定的收益,让你可以在退休之后再体面的活个十几二十年。

你要减少对单一房地产的依赖,转向流动性,高回报,稳定的资产,比如高股息的外币,定存,美元债券等等,我个人认为还需要留意人民币长期贬值的风险,最好可以配置美元或海外资产。

第二,健康层面,2050年的中国必定会是一个医院和养老院爆满,医生,护士和护工短缺的社会,所以要提前规划长期护理保险或商业养老保险,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规划让自己退休之后做一个区域性养老迁移,也就是搬去医疗资源相对丰富,气候温和,生活成本比较低的城市定居,当然最终这一切都没有比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来的重要,健康饮食不熬夜,必须注意肌肉的锻炼,其实影响老人长寿最大的一个因素是肌肉,缺乏肌肉锻炼的老人容易摔倒,一摔倒基本剩余的时间就不多了,并且生活质量会变得很差,还会拖累身边的人,

w1.jpg

最后是心理和家庭层面需要一个心态上的调整,就是要学会独立的劳动。在深度老龄化社会,你的子女负担极重,不要再指望子女来养老,更现实的选择是建立同龄互助网络,朋友共同养老,社区互助,同样的要培养素质,生活能力,否则你连线上挂号,远程医疗,理财,社交等等都不能自理,要依靠别人帮忙。终身保持学习与社交是延缓老化与抑郁的最好方式,希望大家都能优雅的老去。

w2.jpg

20~30多岁的青年呢?

第一是职业层面,我们将亲眼见证一个AI重塑劳动力结构的时代诞生,对于这个年龄层的人来说,职业生生涯还有很长的时间,AI不是一个可学可不学的东西,而是生存下来的必需品。

第二,经济层面,等到我们这代人老了,那将会是一个更加深度老龄化的社会,国家养老保障体系可能根本就已经不存在了,所以必须重点学习金融知识与投资能力,不能仅依赖房产和社保,尽早购买商业保险或配置海外资产。

年轻人最重要的能力,或者说唯一需要学习的东西就是学习“学习”的能力,其实就算不是AI时代,在我看起来这也是最有用的一个能力,就是懂得如何快速的学习任何的知识和课题。

在我看来学习能力就是建立在一个清晰的逻辑思维上的,并且具备从一堆杂乱无章的信息当中去甄别有用信息的能力。

另一个最重要的是在逆境中抗压的能力。

未来是一个规则不断被改写的世界,如果精神比较脆弱,遇到困难就放弃,遇到新的门槛就不再探索,那么你有再强的技能也没用,快速学习任何事物的能力,逆境中的抗压能力,以及在一个非常有爱的家庭环境中成长,那么他们一生都能用一个健康的心理去面对任何摆在他们眼前的挑战。

w3.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8 08:16 , Processed in 0.10683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