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32|回复: 0

AI使用规范来了!独家解读《中小学生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师生家长必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2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还在为孩子/学生如何使用AI工具而焦虑吗?还在担心AI会让学习“走捷径”吗?

别担心,“国家队”出手了!

近日,在“安徽省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师培训”上,专家葛萱老师对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生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进行了深度解读。这份指南的出台,标志着AI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今天,我们就带你第一时间划重点,看看这份官方指南究竟为学生、老师和家长指明了哪些方向!

w2.jpg

Part 1:《指南》解读 · 学生篇

核心思想:AI是“学伴”,不是“枪手”

《指南》明确指出,生成式AI对于学生而言,最大的价值在于助力“自主预习”和“高效解决学业难题”,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和深度思考能力。

场景一:用AI将“被动预习”变为“主动探究”

指南鼓励学生利用AI工具,通过“三步法”将预习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1步 → 向AI要一份「个性化学习地图」

指令示范:“我是一名初二学生,只有30分钟预习《牛顿第一定律》,请为我制定一份包含阅读、理解、思考三环节的详细计划。”

《指南》解读这锻炼的是学生的目标设定与规划能力。

    第2步 → 让AI做你的「专属讲解员」
      指令示范“请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给我解释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并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指南》解读鼓励学生用追问的方式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培养探究精神。

    第3步 → 请AI当你的「随身出题官」
      指令示范“我预习完了《牛顿第一定律》,请帮我出3道自测题,包括选择和简答,并附上答案解析。”《指南》解读强调学习的闭环,通过即时检测巩固知识,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w3.jpg

场景二:用AI从“抄答案”升级为“学思路”

面对难题,直接索要答案是《指南》明令禁止的行为。正确的做法是,让AI成为你的解题教练。
    高效提问姿势“请分步讲解这道题【贴上题目】。先告诉我第一步做什么,并解释为什么。”《指南》提倡学生应记录AI的解题思路,然后脱离答案,独立完成一遍。这种方法能将一次解题,内化为一类题的解题能力。

w4.jpg

《指南》划重点:学生使用的三大原则与红线

为防止技术依赖,《指南》为不同学段的学生划定了清晰的“责任边界”。

    原则1:分学段差异化应用
      小学禁止独立使用,需在教师、家长指导下进行体验式、启发式应用。初中避免替代批判性思考,鼓励学生交叉验证AI生成内容的合理性。高中避免研究性学习全程依赖,鼓励结合技术原理开展探究性学习。
      w5.jpg

    原则2:杜绝“代劳式”使用
      严禁在作业中简单复制粘贴。严禁利用AI参加考试、作弊。严禁滥用AI,丧失个人独立观点。

    原则3:保障隐私与数据安全
      严禁输入任何个人敏感信息。严禁未经授权利用AI复制、传播受版权保护的作品。
      w6.jpg


Part 2:《指南》解读 · 教师篇

核心思想:AI是“助教”,不是“主教”

《指南》强调,在任何教育场景中,教师始终是主导者,AI的定位是“辅助”。其核心价值在于解放教师生产力,赋能教学创新。

场景:用AI高效准备“高科技”教学资源

指南鼓励教师利用AI的文生代码、文生动画等功能,快速生成互动式教学资源,提升课堂吸引力。
    指令示范“我是一位初中信息科技教师,请用html帮我制作一个‘温度传感器原理’的交互式动画,用于课堂教学,要求原理清晰,能互动。”《指南》解读这能将教师从繁重的技术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更专注于教学设计和课堂互动本身。
    w7.jpg


《指南》划重点:教师作为引导者的责任边界

教师不仅是使用者,更是学生使用AI的引导者和监督者。《指南》为此明确了教师的“责任清单”。

    定位清晰:在教学全流程中,坚持“教师主导,AI辅助”的“人机协同”模式。AI生成的课件初稿、活动设计等,必须经教师深度调整,杜绝“拿来主义”。

    w8.jpg

    行为红线:
      不得将AI作为替代性教学主体,禁止直接用AI回答学生问题。应避免直接使用AI生成的内容评价学生,尤其是创造性成果。严禁将学生个人信息、考试试题等敏感数据输入AI。不得利用AI侵犯他人著作权。
      w9.jpg



结语

《中小学生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的出台,不是要限制我们,而是为我们安全、高效、合规地使用AI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

它告诉我们:拥抱AI,目的不是为了更快地找到答案,而是为了更好地学会提问、学会思考、学会创造。

让我们师生、家长携手,共同迎接这场由AI驱动的教育变革,培养真正能适应未来、创造未来的下一代!

对于这份AI使用指南,您有什么看法或期待?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3 21:33 , Processed in 0.161326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