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427|回复: 0

“AI赋能·智连未来”交叉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顺利举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25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w2.jpg

10月25日,“AI赋能·智连未来”交叉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在闵行校区陈瑞球楼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主办,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期刊中心承办。研究生院副院长张文明、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陈锦剑、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陶庆、期刊中心副主任蔡云泽等出席。活动由张文明主持。

w3.jpg

活动主论坛邀请到了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可持续建设学院副院长米志付教授,中国船级社上海规范研究所智能技术首席专家刘军朴,华为机器翻译应用产品经理、华为翻译中心创始人陈圣权,励讯集团中国区高级副总裁张玉国等专家作报告。

w4.jpg

w5.jpg

w6.jpg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w7.jpg

期刊中心特邀嘉宾、励讯集团中国区高级副总裁张玉国在主论坛带来了题为《做AI时代的理性乐观派》的报告。他首先介绍了励讯集团的业务规模与架构,回顾了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兴起的多次人工智能热潮。他表示,尽管当前人工智能仍存在诸多局限与挑战,我们仍应积极拥抱这一新技术,怀揣对生命的敬畏,以冷静的思考去寻求多方诉求的平衡,推动对其有效治理。更要对人类本身保持信心,做一个AI时代的理性乐观派。

随后,蔡云泽为张玉国颁发《上海交通大学2025年交叉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主旨报告证书》。

w8.jpg

由期刊中心主办的“智赋创新·交叉共融——AI时代的学术写作与科普创作”分论坛在下午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副主任蔡云泽为分论坛致辞。她首先对到场同学及授课专家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表示,学术写作是锤炼思维、展示成果、参与学术对话的基本功。当前,AI特别是大语言模型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重塑知识生产、传播与应用的范式。希望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能与授课专家们共同思考,在AI大模型技术驱动下,如何实现高效的学术创作与传播,同时坚守学术底线,认识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期待同学们充分利用这次论坛的机会,积极思考,踊跃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探索在AI赋能下,如何更好地履行我们作为知识创造者与传播者的使命。

w9.jpg

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技术学院特聘教授杨睿刚为同学们带来题为“Embracing the Avalanche of AI”的报告。他首先带领同学们简要回顾了AI技术的发展历程,并介绍和分析了图像识别、复杂问题解答、内容(图像、视频等)生成等多条技术路线,以生动的案例,展示了AI技术加持下各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及其深远影响。随后,他阐述了ChatGPT等AI工具在论文编校、思路拓展与理论延伸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杨教授表示,在AI时代,个人英雄主义已成过去,分工与合作至关重要。期待同学们在科研道路上,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师友,走向更远的未来。

w10.jpg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Bio-X研究院石毅老师为同学们带来题为“AI赋能的个体化肿瘤治疗——from Math toTreat”的讲座。他首先梳理了人工智能从推理期、知识期到学习期的发展历程,阐释了AI如何赋能计算生物学,助力海量生物数据的深度解读,并针对癌症治疗的临床难点,探讨了实现个体化肿瘤治疗的可行路径。随后,他系统讲解了AI技术从支持传统算法到最新Transformer架构的发展历程,以及这些方法在肿瘤预测与治疗性疫苗治中的具体应用。

w11.jpg

在“科普写作入门:生花妙笔写出科技之美”专题报告中,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科普专委会主任、《科学画报》编辑部主任杨晗之首先介绍了中国现代科普的发展历程,并从选题、语言、结构、四个方面,结合丰富翔实的案例和她多年一线科普编辑的经验,为大家重点解析了科普创作的“四要素”。针对科普写作中普遍存在的内容趣味性不足与结构松散两大共性问题,她通过典型案例进行了细致剖析,并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改进思路与写作技巧,为在场研究生提升科普表达能力提供了扎实有效的指导。

w12.jpg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同学们在AI时代如何重塑科研范式、拓宽学科交叉视野以及掌握科普创作要点等方面开拓了新思路。有效提升了大家对AI的认知,同时提升了写作方面的实践能力,为今后开展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与大众科普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

w13.jpg

来源:期刊中心

责任编辑:王加振

w14.jpg

w15.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8 21:57 , Processed in 0.15745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