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校黄昭荣老师的美术课《中国龙 —— 我在 AI 重绘非遗》与范琳琳老师的音乐课《摇篮曲》双双入选泉州市教育局“泉家育福”之“AI 赋能课堂变革” 特色课程资源展示;多项研究成果在各级平台崭露头角,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注入鲜活动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01
非遗与AI 共舞:
美术课堂激活文化基因
在四年级美术课堂上,《中国龙 —— 我在 AI 重绘非遗》以沉浸式体验重构传统美育模式。教师紧扣学情,将非遗文化、人工智能与传统美术知识深度联结,构建起跨学科学习网络。课堂上,学生不再局限于笔墨纸砚,而是化身 “数字非遗传承人”:运用 AI 工具提取龙纹的卷曲弧度、火焰纹特征等非遗元素,通过智能软件将传统纹样转化为兼具古韵与科技感的创意作品。
02
音符遇上代码:
音乐教学开辟智能路径
音乐课《摇篮曲》则展现了 AI 技术对审美体验的革新。课堂上,学生通过拆解舒伯特、勃拉姆斯等经典作品的音乐基因 —— 旋律走向、节奏型、和声配置,逐步理解 AI 作曲工具的参数设置逻辑。当西方古典摇篮曲的温柔与中国传统童谣的质朴在数字平台碰撞,学生们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创作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