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64|回复: 0

AI用久了,人就会变笨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6-28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 一、AI不偷走智商,但会重塑你的认知模式



神经可塑性原理表明:大脑就像肌肉一样,长期依赖外部工具处理特定的任务,相关神经通路就会逐渐弱化。


    “节能模式”陷阱:心理学中的认知吝啬鬼理论指出,人天生就倾向于节省脑力。当AI(如华为小艺)秒回答案时,你就会跳过“提问-检索-验证”的思考闭环,工作记忆和知识整合相关的能力就会逐渐退化。

    关键证据:有海外高校实验发现,重度AI用户脱离工具后,复杂问题分析耗时增加40%,错误率上升22%。

📌 真实退化场景:

    学生用在问志愿星生成选校方案,却无法解释专业选择逻辑;

    职场人靠讯飞星火写汇报,被质疑时支吾“这是AI建议的”。


⚠️ 二、三类高危能力退化清单(基于认知心理学)

退化风险存在明显领域差异,需警惕:



1. 批判性质疑能力

    当推荐算法(如今日头条、淘宝)包办信息筛选,人就会容易陷入信息茧房。

    心理学机制:确认偏误被强化——AI持续投喂你认同的观点,质疑本能逐渐钝化。


2. 深度记忆编码

    加工深度理论证实:被动接收的信息(如直接复制Kimi生成的报告)未经深度加工,难以转化为长期记忆。实验组对比:自主总结的内容留存率是AI代劳组的2.1倍。


3. 原创性张力

    AI擅长优化现有方案(如通义千问润色文案),但人类独有的“从0到1”的创造力需持续的激发。

    隐患在于:当人习惯AI的“及格线方案”,便会弱化掉追求“突破性创新”的动力。


🛡️ 三、健康用AI的国产工具实践指南

用对策略,AI可以从“思考替代品”升级为“脑力加速器”:

✅ 1. 设立“认知保护区”

    按能力的重要性分级管理:
能力类型AI使用原则工具举例
核心决策力❌ 禁用AI生成结论(如人生重大选择)
知识内化过程✅ 仅用AI查基础概念华为小艺
重复性事务⭕ 全权委托AI优化钉钉AI助手


✅ 2. 启动“对抗式交互”

    向Kimi提问时追加:“请模拟反对者驳斥这个观点”;

    用讯飞星火写方案后命令:“找出三个可能失败的漏洞”。

    心理学价值:通过制造认知冲突,迫使大脑整合矛盾信息——这就是深度学习的黄金契机。


✅ 3. 定期“认知体检”

👉每月执行:

    🚫 关闭AI完成1项关键任务(如手写会议纪要);

    ❓ 自问:“这个结论是我的思考,还是AI的输出?”

工具辅助:用飞书智能伙伴设置“AI使用时长提醒”,超时自动锁屏。

🌟 终极结论:笨的不是人,是使用的模式

AI就如同认知配重片——轻负荷高频使用,肌肉萎缩;重负荷科学训练,脑力突破。


    警惕“工具脑”:当AI成为决策默认路径,退化就会悄然发生;

    拥抱“教练脑”:把国产AI(如Kimi、通义千问)当作:

🔥 逼问你的苏格拉底 + 🛡️ 挑战你的辩论队 + 💡 补充盲区的智囊团

真正的赢家,从来不是让AI代替思考,而是用它点燃更凶悍的脑力进化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7-23 22:57 , Processed in 0.096501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