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lucksammer 于 2016-6-15 09:16 编辑 6 ]4 ]: {$ T M6 A, e6 ^# B" p
( e+ K5 V% v' y6 [) @" |; ?
2016.06.14更新8 ~, i W3 V5 a% Y/ q
不知不觉,社群成员已经100+了。人数多起来,就对怎样管理一个群是个挑战。不过还好,我们的群组织的很有序,没事的时候不会刷屏,而一旦开启了某个育儿话题,大家又会热烈讨论,讨论过的话题有“[幼儿读物] [如何获取靠谱的育儿信息] [为宝宝准备一口好牙] [育两娃的烦恼与欢乐]”等等。5 y4 @/ F9 q+ J; G3 f
想要加入的宝妈宝爸(我们更鼓励宝爸的加入),请扫描下面 小助手 的微信二维码,通关语“宝宝群”。
8 t2 w/ R- N3 B/ p# ^3 a0 R6 o. G5 a: u- T
0 [5 u3 V& M) V) A2 x8 a-------------------------------------------------------------------
6 T) x! K; M* U9 q, E1 i) G3 U* q: u-------------------------------------------------------------------
: f% k6 c+ g, U
: A9 `' n0 Q0 \4 M' Y e% T2016.04.02更新: W8 F& H7 I# [4 F
社群成员数已经70+了,我们群里已经聚集了很多专业人士,比如儿科医生/大学教授/学前教育老师/公众号名人“牛妈彭小蹦”等,并且已经成功做过了几期分享活动。现在不再公开发布微信群二维码,只采取邀请制,想加入的请私信注明你家宝宝现在多大、你当前/之前从事的工作/行业,我们的小助手了解后会进行联系。
7 h( m$ |5 l- X1 ~5 q; ~入群之前请阅读下面的社群FAQ。
% j7 p' N% N. D, X3 q! D" P, o5 n/ _' E: P$ B/ k
-----------------------------------------
4 q: F+ ^' }) O: {2016.03.10
" G, @ _1 R& B! k3 y' l3 K- X# P1 A好像下面写的文字有点多哈,不过还是宣传一下拉,说明清楚总是好的。呵呵~3 j1 s0 v+ w9 ^. r
3 g) s/ i! A! ]( O% r0 V# C
4 O6 L1 m. i& c; S
+++++++++++++++++++++++++++++++
|- p1 P5 l& L }' A9 h$ c/ J养娃是个辛苦、但快乐、有惊喜、有收获的事儿。
! l' _; a/ N# t5 l
- R g0 `- g0 q你是否也偶尔被娃折腾的压力山大,那来这个社群吐槽吧,看看其他宝妈宝爸是怎么做的。
7 a+ J$ M$ O( _8 h! t) O# x; Q% t
8 J1 J) C. {8 \% O u7 b9 ~你是否因坚持你的育儿理念而和家中长辈有冲突,那来这个社群吧,这里的新手爸妈可能和你有相同的坚持。9 o4 C! i+ T+ I3 Y! P0 R! T- O
* [4 v# X; Z$ k- Q5 o7 O `你是否给宝宝拍了一组漂亮的周年纪念照而乐呵半天,那来这个社群吧,和其他宝妈宝爸分享你的喜悦。- i& F7 i+ w! n) {5 J6 u
4 L5 ]" D, N: m& x% y; c4 v
你是否在育儿路上偶有疑惑,而网上一番搜索也没能找到想要的答案,那来这个社群吧,这里有各行业的宝妈宝爸,或许能为你解答一二。9 Y& T) I4 ]. T1 c* U3 w& g
" [! D: M( R$ X
又或者你还在备孕阶段,或者还在考虑是否养娃,那来这个社群吧,看看别人生娃养娃是怎样的体验心得,然后再做自己的决定。. j2 r- u' J' y2 o( \5 i* L- R) W
3 c. Q$ ]5 U w8 q. R% w总之呢,这是一个宝妈宝爸和准爸妈的社群。* t. t r9 N7 n+ i, z3 P4 g
我们交流知识,分享心得,和宝宝们一起成长。
2 w+ l' Q* [ A. {' y6 r宝宝们的成长,不就是来打磨我们的新技能,来让我们不断升级的吗?
# j+ Q% h1 `! x* E
6 \$ K% p3 F# a: JFAQ:
3 G( Y% t* `5 |) ? V9 s7 {Q:社群对象?
5 h. o0 [) D& Q6 a3 XA:准爸妈和学龄前宝妈宝爸(0~6 岁),计划当爸妈的也欢迎。当然,宝宝们会长大会上学,那这个社群也会不断升级。4 c1 c x5 U( `7 u& R* R
+ l) C( u- \7 ? {, ZQ:社群的组织形式?, l9 G! O$ t7 s+ o4 y5 q
A:目前主要是基于微信群来组织的,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社群,群名是《和宝宝一起成长》。如果社群里能不断有好的内容产生,那不排除今后建一个大家共同维护的公众号来记录这些内容的可能。
3 f5 e5 U; w% ^
2 r/ R8 z- R5 O% r# Q! ^9 }Q:怎样加入微信群?: ?$ D# l" o- j, `
A:主要是通过群里各位宝妈宝爸进行好友邀请、好友的好友邀请。这里也附了群二维码,可扫描加入,不过此二维码有效期只有七天,失效后会不定期更新。自愿加入,也自由退群。我miya妈只是一个平台的搭建者,去中心化社群的维护天然就是要靠大家。
% X# V3 ~$ M7 P6 K" p6 ^1 ~
7 T- L# M1 E: ?2 mQ:入群后要做什么?; g+ c# I2 e4 H* E& K
A:入群后希望畅所欲言,积极提问,积极讨论。另外,这个社群的人数在今后可能会达到100+,大家可能不会相互都认识,那为了方便交流,入群后请更改昵称,在昵称里加上宝宝当前年龄,比如3M 表示3个月, 2Y表示2岁。如果你从事的是和育儿相关的行业,也一并加上标签,如医师/幼教/心理师/童装/玩具设计/......等。举个例子如 [ Miya妈-1Y-幼教 ] [ 文妈-6M-医师 ]。
% V# k3 O+ R( O$ i
4 A7 H Q+ c- E( ]( X9 EQ:社群具体讨论哪些内容?% e/ n0 M, ~* W) z: E y
A:只要是育儿亲子相关的都可以。可以闲聊,可以吐槽,可以分享,可以探讨。社群成熟后,也会不定期针对某一话题大家来开展讨论,比如可能的话题有孕期保健、产后护理、宝宝饮食、小儿疾病、亲子早教、子女保险、儿童基金理财、教育政策解读等等。
4 M5 f8 _3 I- O- j. Z
9 R: ?2 B d; {! z. e' Y! N8 ~Q:社群成员构成?
J% C- u; c* rA:这里的宝妈宝爸从事各个行业,有医生护士 / 心理咨询师 / 幼儿教育者 / 大学老师 / 儿童插画师 / 服装设计师 / 保险和理财专家 / 公司主管 / 政府公务员 / ......,通过共同探讨,相信我们会有所收获的。
6 e6 u( ^; G6 s4 d' j7 H- l$ y/ H- w8 `
以上是《和宝宝一起成长》社群的说明。
. w/ A2 @! D+ s6 I+ s1 v/ N, Y
( ]$ o# @. H6 a
' u& x5 ~: r' w/ Q5 Z, f9 a! n# w, n9 i i0 F# t. b
3 D+ \% L" m. t8 i& G$ _; F
' c' f* N8 t6 E6 U7 J E. I7 Z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