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质造未来| AI重塑制造品质分论坛圆满成功!
作者:微信文章2025年10月30日,AI重塑制造品质分论坛在苏州工业园区人工智能产业园成功举办。论坛汇聚60余家全国高校、科研机构及领军企业的专家与制造业代表近百人参会,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如何深度赋能制造业质量升级。
嘉宾致辞:AI驱动质量变革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叶声华教授在书面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正成为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亟需构建“AI+质量”的技术体系与标准框架。
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集成测试技术中心首席周伦彬教授在致辞中分享了智能测试技术在高端装备制造中的创新应用,强调“计量、标准、检验检测”一体化发展对质量基础建设的重要性。
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副会长冯新南结合江苏省质量发展实践,提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技术支撑”的AI质量治理路径。
专题报告:AI质量管控的前沿实践
在专题报告环节,八位行业专家分享了AI在制造质量领域的创新应用与系统解决方案。
中国计量大学原校长宋明顺教授在《AI+标准引领新时期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报告中指出,标准化是AI技术在制造业落地的前提,需建立“技术-管理-评价”三位一体的标准体系。
中国航空研究院周自力研究员通过航空领域的实践案例,展示了AI计量测试技术如何实现自动化产线的精准控制与预测性维护。
来自企业的技术专家则分享了更具实操性的解决方案。
苏州集诚智能与上海墨圆方首席李明教授系统阐述了现代产品质量技术体系与数智转型对策。
上海墨圆方总经理柴子涛则聚焦机械制造领域的非理想场景,展示了针对性软件解决方案。
上海名质网络科技公司董事长王亮提出“数据驱动+流程重构”的质量智能管控模式。
北京丹青瑞华科技软件运营总监罗磊展示了AI质量数据链集成系统在离散制造中的落地效果。
中联电电力检测技术研究院韩文德总经理展望了AI在电力装备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前景。
哈尔滨电机厂曾云颖高工分享了传统制造企业通过数智化建设实现质量提升的转型经验。
圆桌论剑:共探AI与质量深度融合
在备受期待的圆桌论坛环节,上海大学李明教授担任主持人,与六位来自不同领域的重量级专家展开深度对话:
· 原海克斯康制造智能中国区执行总裁周亮博士从工业软件视角,分享了AI在测量与质量大数据分析中的落地经验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第八研究所杨洪研究员从高端装备研发角度,探讨了AI在特殊工况下的质量可靠性挑战
· 上海航天八院803研究所单题元博士通过线上接入,分享了航天领域对AI质量检测技术的迫切需求与实践案例
· 泛亚汽车尺寸工程技术总监胡敏教授从汽车制造角度,阐述了AI在尺寸精度控制与公差优化中的创新应用
· 上海克来机电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海洪博士结合自动化集成经验,探讨了AI如何提升产线智能化水平
· 远东股份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长陈昊从线缆行业出发,分享了传统制造业通过AI实现质量突破的转型路径
各位专家围绕“AI如何跨越从技术到产业的鸿沟”展开激烈讨论,一致认为需要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生态,才能实现AI技术在质量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白皮书发布:指引外贸企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论坛的重要环节——《苏州市“稳外贸”企业竞争力发展白皮书》正式发布。为积极推动外贸产业转型升级,全面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相关要求,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苏州大学开展了“苏州市外贸企业标准化建设专题研究”,深入探索提升标准治理能力与优化政策服务体系的实施路径,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和政府精准施策明确了方向。
在全体参会代表的见证下,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王燕副局长与苏州大学国际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唐煜副院长共同发布白皮书。 该白皮书的发布,标志着苏州在“标准引领、质量护航”方面又迈出实质性一步,将为外贸企业应对国际竞争、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重要参考。
数智演示:体验AI质量管控实战平台
论坛结束后,参会代表移步前厅,与“AI数智工具平台”“质量智能化集成管控系统”等项目的研发团队进行面对面交流,亲身体验AI技术在质量预警、缺陷检测、过程优化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效果。
本次分论坛通过“政策解读+技术分享+圆桌对话+实践展示”的多维交流,不仅为制造业企业与技术提供方搭建了高质量的对接平台,更展现了苏州在智能制造质量升级方面的前瞻布局与务实推进。
随着AI技术在质量领域的深度应用,苏州制造正迎来从“经验驱动”到“智能驱动”的历史性转变,为“苏州制造”向“苏州智造”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END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