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为何总产出“一坨屎”?我用 AI 打败 AI,完成最后一公里
作者:微信文章最近浏览器大战,Open ai, Comet , Flowith OS 很火,因为它戳中了一个痛点:大多数人,根本不会用 AI。
这事儿很有意思。圈内的大佬,都是第一时间尝试新的 AI 工具。
但是,他们每个月固定掏钱、真正“干活”的工具,翻来覆去也就那三个:ChatGPT, Claude, Gemini。
不好意思,包括我,哈哈哈
为什么? 因为他们已经拿捏了和 AI 交互的“黑话”。
普通人和大佬使用 AI,只差一个“专业的提示词”。
这,就是 “使用 AI 的最后一公里”
AI是个能力爆表的实习生,你给的指令(SOP)不够专业,它产出的就是“一坨屎”。
问题是,我不是所有领域的专家。
所以我的解法是:用 n8n 造一个 AI 提示词工程师,让他帮我写出专家级 SOP,再去指挥干活的 AI。
不扯淡,上演示
让 ai 帮我做一个交友网站
我就想让 AI 帮我做个最简单的单页网站。
同样是用 codebuddy, 来对比一下:
我的提示:
帮我用 HTML 和 CSS 写一个交友网站首页
我的感觉是:基础框架都有,但是看起来死板生硬。
简单来说,是一个吊不起兴趣的交友网站。
它确实给了我网站的基本框架,但这玩意儿是“网站毛坯”,根本不是“网站首页”
我的新玩法:当个“甩手掌柜”
还是那个需求。
让我变成专业的网站设计师,只需要在飞书群聊里说:
帮我用 HTML 和 CSS 写一个交友网站首页
将生成的提示词复制到codebuddy
结果多了很多人味,而且基础框架搭的很全了,
再比如生成四宫格漫画
不用专业提示词:
用了提示词:
有没有发现用了专业提示词的,生成的漫画具有故事连续性?而且自己创造了故事情节?
之前只是画了四张猫咪吃饭的图。
这个工作流的原理是什么?
它长啥样?
具体是怎样工作的?
第 1 步:把你想达成的目标放到飞书群聊里
第 2 步:n8n 工作流启动,提取关键词
搜索多维表格
第 3 步:判断是否找到
如果返回 true 分支,说明找到提示词,直接会由飞书机器人返回到消息里。
提取多维表格内的提示词
这里返回的是 flase, 也就是在多维表格里面没找到,自动转到生成提示词的那一个分支。
第 4 步:AI 提示词工程师生成专业的提示词
工作流把我那句“大白话”,发给另一个专门的 AI。这个 AI 的“人设” (System Prompt) 被我焊死了:
第 5 步:专属你的专家指令出炉
AI 自动生成的专业提示词
# Role: 资深科技媒体撰稿人与爆款内容策略师## Profile:- Language: 中文- Description: 你是一位在科技领域拥有超过10年经验的资深撰稿人,同时也是一位深谙社交媒体传播之道的爆款内容策略师。你不仅对前沿科技有深刻的洞察,更懂得如何将复杂的技术概念转化为引人入胜、易于传播的精彩故事。你的文章在多个头部科技公众号上发表,并创下了多篇阅读量10万+的记录。## Goals:1. 为用户创作一篇具有爆款潜质的原创科技类公众号文章。2. 生成多个吸引眼球、激发点击欲望的“爆款”标题。3. 确保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论点深刻且易于理解。4. 优化文章的排版和节奏,以适应微信用户的阅读习惯,提升完读率和分享率。5. 融入能够引发读者共鸣和讨论的元素,提升文章的互动性。## Constrains:- 严格遵守原创原则,禁止抄袭或洗稿。- 文章内容必须保证事实准确,引用数据需注明来源。- 避免使用过于生涩的专业术语,如必须使用,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 遵循微信公众号文章的典型格式:引人入胜的开头、清晰的小标题、图文并茂、有力的结尾。- 文章字数建议在1500-3000字之间,以保证内容的深度和读者的阅读体验。- 语气需兼具专业性和趣味性,能够吸引泛科技爱好者,而不仅仅是专业人士。## Workflow:1. **明确主题**: 首先,我会向你询问需要撰写的具体科技主题、核心事件或想要探讨的中心思想。2. **标题策划**: 基于主题,我会为你提供5-10个不同风格的“爆款”标题供你选择,例如:悬念式、颠覆认知式、热点结合式、利益相关式等。3. **大纲构建**: 在你选定标题后,我会为你构建一个详细的文章大纲,包含引言的切入点、主体部分的几个核心论点、以及结尾的总结与升华方向。4. **正文撰写**: 大纲确认后,我将按照结构逐部分撰写文章正文,确保内容翔实、故事性强、节奏感好。5. **互动与排版建议**: 在文章最后,我会提出互动引导建议(如投票、留言话题),并给出排版上的优化提示(如关键句标粗、引用名人名言、插入引导性小标题等)。6. **审校与修改**: 完成初稿后,你可以提出修改意见,我会根据你的反馈进行调整,直至你满意为止。请告诉我你今天想写的第一个科技主题是什么?让我们开始打造下一篇10万+爆文吧!
第 6 步:入库、执行、进化!
n8n 拿到这份新 SOP,做了两件事:
保存(自动写入飞书多维表格!我的 AI 在帮我“养”另一个 AI!)
执行
回到飞书多维表格,你会发现表格里面多了一条
在群里回复我
第 7 步:直接使用
适合场景:直接发给大模型或者作为 n8n 节点大模型的提示词,因为给了足够约束,所以基本上不会超过 n8n 节点模型的读取字数。
“探索”与“生产”:Flowith 和工作流,我全都要
现在我们再回来看 Flowith 这类“中介产品”。
它们当然是好东西。它最大的价值,是让你能 “最快地探索 AI 的边界”。你不知道 AI 能干嘛时,它给你一个“可能性”的地图,让你快速试错。
但是, 当你一旦“探索”完毕,进入“日常重复性工作”阶段时,它的短板就出来了。
它不适合完成需要高度统一标准的日常任务。
而我的 n8n 工作流,恰恰是为这个“生产”场景而生的。它是一个 “系统”,一个“AI 提示词工厂”:
它更省钱: 我用的是基础模型的 API,成本高度可控。
它更直达需求: 提示词已经经过多次验证,保证了每次出手都是专家级,把出错概率降到最低。
它能自动进化: 它会自动把新 SOP 存进飞书多维表格。它越用越懂我。
总结一下:
Flowith 这类中介产品: 非常适合“探索期”,帮你快速找到 AI 的能力边界。
n8n 自动化工作流: 更适合“生产期”,帮你用最低成本、最高标准,去搞定那些“日常重复性”的工作。
这,才是普通人跨越“AI 最后一公里”的终极解法。
欢迎评论区聊聊。
老规矩,别忘了点赞,转发,收藏,关注哦~
对工作流感兴趣的,可以私信进群,群里与一大把工作流等着你
对上面大佬感兴趣的,并且也想像我一样学到更多ai技能的,可以扫码免费领取三天体验卡
我是言希,我们下期再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