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为民】“一带一路”互学互鉴——梧州市人民医院开展第十六届“急救白金十分钟”国际自救互救日科普培训
作者:微信文章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EgMfc5CzKwfyTxHU8q8ObXRcWQBYLqO9TIjvlNBvWPzC4G0ic10yE8bodjZLniaVJjdvBC6v5PN2SHktNHVeML1w/640?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imgIndex=1
“急救白金十分钟”是指在意外伤病发生后的最初十分钟,及时采取正确的自救互救措施,能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梧州市人民医院以“一带一路”为桥梁,为进一步推动了急救知识的普及,2025年10月9日,梧州市人民医院携手梧州学院在学院明科楼一楼报告厅举办一年一度的“急救白金十分钟——全国自救互救日”应急救护科普培训系列活动。
此次培训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 做好自救互救”为主题,旨在提升国际学生专业的急救技能,增强大众的急救安全意识,掌握基本急救技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既展现了中国急救文化的开放包容,也彰显了“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社会风尚,为构建全球生命安全共同体注入中国力量。
现场设置了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海姆立克急救法、AED使用、创伤包扎法的工坊,梧州市人民医院"急救白金十分钟"的志愿团队通过PPT理论讲解、现场情景演示和手把手教学操作等方式,向师生们详细介绍了上述的常见急救技能、传播自救互救的理念。来自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斯里兰卡、越南、摩洛哥等多个国家共计约100名中外师生共同参与本次活动。
科普活动气氛活跃,吸引学院师生们实操参与度达100%,实现了现场急救知识科普和文化交流的完美融合,通过现场翻译、规范的操作动作、表情等来实现沟通与教学,志愿者与外国留学生们实现“急救+文化”的沉浸式研学。
师生们齐聚报告厅,认真聆听专业急救讲师的讲解。讲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演示,向同学们介绍了急救的基本原则、心肺复苏(CPR)的操作步骤以及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方法,同学们全神贯注,记录要点,为接下来的实践环节做好准备。
实践环节中,同学们分组进行了模拟急救演练。活动现场设置了心肺复苏、自动体外除颤仪、伤口包扎等多项实操项目。同学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展现了高度的专注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我以前只在课本里学过急救理论,今天第一次在中国实操心肺复苏,医护老师手把手纠正我的按压姿势,让我真正体会到‘白金十分钟’的分量。把急救变成了一场温暖的‘集体行动’,无论是医护人员的严谨,还是普通市民的热情,都让我感受到这个国家对生命的尊重。回国后,我一定要把在中国学到的技能教给家人和朋友,让这份生命接力传递下去。”越南学生阮玉芝分享了她的收获。
本次“急救白金十分钟”国际自救互救日科普公益活动的成功举办是梧州市人民医院与梧州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共同促进文化交融与互鉴的结果,不仅是急救专业技能的传授,更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传承,让“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丝路精神在各国青年心中扎根生长。
梧州市人民医院志愿服务团队自2017年加入全国“急救白金十分钟”志愿服务联盟以来,持续推进“急救科普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系列活动,提高百姓应急能力,累计开展急救科普公益活动200多场次,覆盖群众36000余人次,成功实施现场急救干预10例。未来,梧州市人民医院将以“白金十分钟”应急救护科普培训为抓手,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加强协作,共同打造更专业、高效、协作的国际救援体系。
文/黄舒捷图/吴丹
一校一审/钟燕玲
二校二审/聂宗生
三校三审/罗永洪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EgMfc5CzKwfCP2cVicAJTGGVUyYSaBZ9siaKz12GYDBeiaEmRxKqYUEMiaQTiaKAQUJ4C3zXkoREL0T8iaI4ewjPQ5Vw/640?wx_fmt=other&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tp=webp#imgIndex=19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