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无法取代心理咨询师的根本原因,原来是这个
作者:微信文章上周,8月26日,一则新闻突破行业边界,引发关注:美国加州的一个家庭提起诉讼,认为“ChatGPT’积极’帮助亚当探索自杀方法”,导致其十几岁的儿子自杀身亡,因此对OpenAI提起了产品责任和非正常死亡诉讼。
此后,OpenAI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预备对旗下聊天机器人ChatGPT进行多项重大升级,将重点提升系统对心理健康危机的识别与响应能力。
PART 1
为什么我说AI咨询师
取代不了人与人的心理咨询
这让我想起一个月前,一位朋友跟我分享了她的梦。准确地说,她是跟我分享当她把梦输入到DeepSeek,感受到AI工具给了她非常准确的共情。
我仔细看了她和DeepSeek的全部对话,之后组织了一次晚餐与夜游。
一路上,我一边听她面对面讲述梦的进程,一边偶尔提问,让她延展梦的细节和漫谈她对梦的联想,并悄悄地把当晚一切安排的决定权交给她。
她带我走到一个我们平时常去商场,但鬼使神差地在停车场迷了路。又因为迷路,误打误撞进入一片我们以前从未踏足的空中花园。
我和她一起经历这些,经历梦境对现实的启发,是一段很有意思的体验。
某种程度上,这是AI解梦与人和人谈论梦的不同。虽然我没有对她做分析,毕竟是朋友,但那依旧是一段共创的体验,促进了她对自己的理解,发现更多梦的启示。
无独有偶,在这件事发生的第二天,同事就在跟我讨论,AI心理咨询师是否会取代人类心理咨询师。
我笑了笑说,不会,因为心理咨询的基础在于移情。
比如一位依赖于通过性魅力在亲密关系中获取价值的女性,有可能通过咨询室里的移情、咨访间的互动和咨询边界,改变她过于高估或贬低自我价值的倾向。而她对AI可能很难产生情欲,AI也很难给予她相应的反馈。
简单来说就是,解铃还须系铃人。
人与人的互动打下的结,只能通过人与人的互动来解。
AI可以做心理测评,可以查阅海量资料提取大数据共性,但每一个有独特生命经验的人,终究不是数据。
PART 2
什么是移情?
心理咨询中具体怎么操作?
那么,什么是移情?
首先,移情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一个概念,起初是通过观察布罗依尔医生与安娜欧的治疗发现的一个现象:到治疗发展到某个阶段,安娜欧的躯体症状有所好转,比如瘫痪的缓解,恢复正常喝水。但是,她突然出现假孕,声称自己怀了布罗依尔医生的孩子,这使得布罗依尔医生中断了治疗,从此远离精神分析。
后来,弗洛伊德在朵拉的案例中正式定义移情:“移情是患者将早期重要关系中的情感模式,转移到分析师身上的潜意识过程,其本质是未被解决的童年冲突,在当下关系的重演。”
可移情并不仅仅发生在治疗关系中,它普遍存在于与爱人、朋友、同事等关系中。
但它终究是一个精神分析的概念,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不管持何种理论取向,觉察到移情现象的本质非常重要。
心理咨询师在治疗情境中,如何理解和处理移情呢?
这就要引入一个概念,反移情。简单来说就是指一个人被另一个人激发的内在情感反应,如愤怒、拯救欲、过度焦虑等。在心理咨询情境下,反移情常常被用来理解来访者的内在情感经历。
杨帆老师在一次督导时,专门谈了移情和反移情。
他赞同拉康的视角,不谈反移情,只谈移情。
“比如一位来访者,在早年经历中有过强烈的情感缺失,当她在治疗情景里与咨询师产生了关系以后,她早年的欲望、愿望、需要都被激活,投入到治疗关系和情境中;而来访者的这些反应,也会激活对面咨询师的早年缺失感和未满足的期待,因此,咨询师和来访者的相遇就变成了两个移情的交汇。然后这样的关系可能变成一段新的关系,或者是变成一个纠缠的关系。”
有人问,如果纠缠上了怎么办?咨询师可以撤回自己的部分吗?
杨帆老师回答
“其实不存在可以或者不可以。治疗的发生不由咨询师说了算。这也不是一个想进就进,想出就出的关系。
“这个时候需要咨询师去承担一部分功能,就是监控治疗发生的过程,在监控的能力之下,去讨论刚刚在治疗中发生了什么。
“即便如此,咨询师形成一个监控的部分,在督导的时候,还是会发现某些东西。什么意思呢?
“就是咨询师个人的一些东西在治疗室里被激活。这对于治疗是有价值的,但是如果过度去谈论治疗师的反移情,也是过度卷入的表现。
“过去心理治疗界习惯于谈反移情,老想把关系撇开:谈反移情的时候,是咨询师被扰动了,不是咨询师的问题。但很多时候,我们谈移情和反移情是指在咨询师内部谈,是咨询师对治疗的思考。
“这和督导的时候谈是不一样的。督导是为了帮助咨询师区分开,咨询师的反应也是移情,让咨询师看到自己和来访者纠缠的情景,帮助咨询师看到纠缠的进程是如何发生的。
“那么问题来了,咨询师可以把自己在治疗中的状态、所谓反移情的部分,反馈给来访者吗?答案是不可以的。
“反移情不是治疗的导师,它只是分析的材料之一。同样,对于这个状态的理解,也只应该发生在咨询师的内部。
“这还关系到咨询设置,当治疗师试图把内在的感受、思考抛给来访者的时候,有可能是一种想要放弃咨询师身份的见诸行动。咨询师放弃治疗设置,让来访者去承接,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其实咨询师在这个时候更应该慢一点,去体会这种反移情给自己带来的感觉。无论是痛苦还是快乐,那都是需要在后期的反移情修通的过程中去处理的。
“作为咨询师,需要在很多地方去理解、去思考来访者为何会赋予我们这些东西和体验,而这些体验对于我们理解来访者来说,提供了哪些重要的线索、重要的因素。这才是对个案的推进,反之,则变成对治疗的阻碍。”
随后杨帆老师举例
“我的一个学生,在案例督导时向我描述了她在临床工作中的一个情景:
“在一次治疗中,病人非常着急,想要给咨询师讲一个故事。咨询师听着听着,发现自己有一种涣散的、眩晕的感觉,病人说的东西无法进入大脑。咨询师当时就体会到了难受,同时联想到病人的妈妈跟她的互动就是这样,不停地唠叨,像机关枪一样跟她争吵。这个时候,咨询师利用这些反移情的感觉对病人有一个深深的理解,病人在生活中的处境可能也是这样。
“咨询师把自己的这些体验经过内部的思考转换成了共情性的回应反馈给来访者,然后,来访者开始慢慢能够把自己说清楚,情绪也没那么激动了。
“再举一个例子。
”你们和工作室阿姨的互动:一会儿跟阿姨说盐又放多了,一会儿又说怎么又加了醋。这个没做好,那个没做好,阿姨听到之后就很生气,但是她根本没有改变。
“你们这是干预症状,是没有用的。反过来说,你们早年也是被指责、贬低长大的,你们和阿姨的移情在这里交汇了。阿姨有这些表现就是希望被你们看到,被你们安抚,如果你们没办法承接,就会变成彼此的纠缠。
“那要怎么做呢?比如说,你告诉阿姨:“今天的盐又放多了,我看到你在做菜的时候,把iPad放一边在看电视”。这就是呈现,阿姨如果能够去反思,她自己会发现“原来在做菜的时候,我是’不在’的”。这样的过程就是有治疗意义的。
“回到心理咨询中,你的反移情的感觉应该全部在你的内部思考和运转,把你体会到的各种各样的感觉收集起来,变成你对病人的思考和理解。利用这些素材,推进治疗工作。”
炼心理为你提供
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同时也有丰富的线上线下活动等你参与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
咨询客服了解更多活动详情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