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科技 发表于 2025-9-2 21:50

AI要怎样?

作者:微信文章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I robot》这部电影,那是2004年上映的由威尔史密斯与一个机器人主演的电影。在那个时代,AI正经历着兴起阶段,统计学习方法,数据计算能力大幅度提升,AI在搜索,语音识别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与此同时,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共存的讨论则如火如荼,电影界围绕着AI对人类的影响也产生了巨大讨论。纷纷拍出了各种类型的电影,展示了人们一方面对人工智能兴起能够在多方面辅助人类保持乐观,另一方面关于人工智能将会威胁人类生存的担忧也与日俱增。像《I Robet》、《2001漫游太空》等影片,都认为人工智能发展到最终阶段,会站在人类的对立面,而《AI》、《机器姬》这类电影,则展示了AI发展后的无限可能。

    我对AI概念的接触,就是从这些电影中获得的,那个时候AI只是停留在幻想阶段,就像《AI》电影最后出现的外星访客那样,认为ASI(超级人工智能)更可能是外星文明的舶来品。而到了2025年,AI的概念已如铺天繁星的光辉映射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在不知不觉间,AI似乎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伴生品。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这个概念是在19世纪40-50年代提出的,当时计算机刚刚诞生不久,而计算机的诞生则引发了人们对类人脑的机器产生了很多思考。在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上,约翰麦卡锡首次提出了Aitificial Intellifence这个术语。从此,AI这门学科就诞生了。

    那时AI仅仅是处于萌芽阶段,AI的概念引起人们无限的幻想,幻想着有一天AI技术能够发展,最终可以让机器像人类一样感知、推理、学习、理解和决策。然而,那个时候,AI只是一种符号主义。那时的计算机只能够解决小儿科的问题,像什么1+1=2?流畅的对答“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And You?”。人们对AI的预期是如此的高,甚至想到AI机器人能够完全替代人类去干活,人类则完全解放,自由享受生活。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那个时候因为硬件不行(电脑极其笨重),系统算法能力差,太费钱(当时的计算机极其费电)等原因,人们慢慢开始对AI闭口不谈,70-80年代,AI的发展进入寒冬期。对AI心存幻想的人经过现实不断的摩擦,开始不再投入研究。

    寒冬期并没有持续很久,到了80年代中后期,AI虽然离人们幻想中的样子还有很远,但它却在专业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半自动与自动化对企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因为专业机器工具的介入,机器人对各行各业都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后来到了90年代,计算机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对普及的阶段,而统计与计算的能力也得到了巨大提升。到了21世纪,深度神经网络在图像、自然语言、自动驾驶等方面开始逐渐展露头角。不知不觉间,过去仅存在于幻想中的AI机器人似乎正缓步的朝着我们走来。

    到了21世纪20年代,AI则突然间进入了高速甚至是超高速发展期,神经网络、大模型、生成式AI等技术得到迅速发展,ChatGPT、Deepseek等产品相应在市场上点燃了深水炸弹。冲击波则迅速的冲击着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虽然现在AI工具已经很强大,但仍然是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离电影中所演绎的强人工智能(AGI)甚至超级人工智能(ASI)还有非常远的距离。但朝着AGI的发展步伐已经坚定且快速的迈进。AI的发展是对未来世界的撕裂与重塑,我们无法想象未来会变成怎样一个场景,或许电影中的种种镜头都会真实的演绎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AI之与我们究竟会走向哪个方向,也许它将成为人类最强大的助手,也可能演化为最不可控的挑战。最终,AI 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如何选择、如何驾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要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