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大战!通用家电将中国制造洗衣机业务转移回美国本土:投入4.9亿美元、增加在美就业岗800个!网友:“'芯'是美国'芯'?”
作者:微信文章关税杠杆撬动制造业回流,通用家电美国工厂迁回肯塔基州的战略棋局!
失业君小编 | 文
Ekaterina Belinskaya | 公共图库图
6月底,通用电气家电公司(GE Appliances)宣布投资4.9亿美元将洗衣机生产线从中国迁回美国肯塔基州生产基地,预计创造800个就业岗位。这家曾深陷亏损的美国老牌企业,在被海尔收购后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2年跃居美国第一大家电品牌。
此次产线回迁正值美国关税政策调整的关键节点。6月23日起,美国对包括洗衣机在内的8类钢制家用电器加征关税,根据产品进口钢铁含量差异化征税。在美销售的家电仅有25%产自美国本土,新关税政策影响深远。
美国此轮制造业回流浪潮的核心驱动力,来自特朗普政府精心设计的 “关税+补贴”组合拳。政策将关税武器从贸易战工具升级为产业政策工具,形成独特的“成本倒逼+政策激励”双重机制。
一方面对进口商品加征10%-30%关税,另一方面通过《通胀削减法案》提供最高30%的税收抵免。这种设计精准击穿了传统制造业回流的三大壁垒。
以通用家电为例,其洗衣机生产线回迁后,虽然人工成本增加40%,但通过关税豁免和设备抵税,综合成本反而降低18%。
政策还包含三项精准激励:
❶供应链重构补贴:对本地化采购率超75%的项目提供15%资本补贴,促使企业将钢材供应商从中国宝钢替换为美国纽柯钢铁,采购成本下降11%;
❷技术替代补偿:自动化设备投资可享受70%加速折旧,福特汽车工厂通过机器人改造使人工成本下降42%;
❸土地成本优化:通过《机会区法案》将土地购置成本递延纳税,路易斯维尔工业用地实际成本下降47%。
这些政策组合彻底改变了美国制造业的成本结构。页岩气革命使美国电价降至0.07美元/度,较中国工业电价低38%;自动化使单位产品人工占比从35%降至18%,技术替代正重塑美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
通用家电的此次战略转移,建立在其被海尔收购后的华丽转身基础上。2016年,海尔以56亿美元完成对通用电气家电业务的收购,创下当时中国家电企业海外并购纪录。
收购前的通用家电业绩低迷。整合两年后,公司实现扭亏为盈,2018年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家电公司。2023年,海尔海外收入占比超50%(2015年仅13%),北美市场贡献90%以上收入增量。
通用家电的成功转型,得益于海尔赋予的独立运营权与战略协同平衡模式。收购后公司保留美国总部和独立运营体系,仅通过董事会进行战略指导。这种模式使通用家电能够灵活应对北美市场变化,同时获取海尔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面对新关税环境,通用家电CEO凯文·诺兰直言:“这一决定是我们最新的产品回流举措,也与当前的经济和政策环境相契合”。搬迁计划将把一款洗烘一体机及一系列前置式洗衣机生产从中国转移到肯塔基州,总计超过15款滚筒洗衣机产品。
新工厂规划展现了高度垂直整合战略,涵盖不锈钢内桶、外壳自主制造、高精度金属冲压与成型以及注塑等核心工艺,确保产品品质与工艺领先性。
传统认知中美国制造业存在四大成本劣势——人工成本(中国的6倍)、土地成本(3倍)、能源成本(1.5倍)和物流成本(2倍)。但技术变革和政策干预正在改变这一等式。
通用家电路易斯维尔新工厂将成为 “最先进的洗衣制造工厂” ,采用最新自动化、机器人和物料搬运技术,包括自动导引车和自主移动机器人。其机器人密度达12台/千平方米,是苏州工厂的3倍,自动化使单位产品人工占比从35%降至18%。
物流成本重构同样显著。UPS与亚马逊共建的“超级枢纽”使肯塔基州物流时效提升40%,抵消了30%的运输成本劣势。新增产能投入使用后,路易斯维尔生产基地用于衣物护理产品生产的总面积将相当于33个足球场。
能源领域变革更为深刻。页岩气革命使美国电价降至0.07美元/度,较中国工业电价低38%。现代汽车在路易斯安那州建设的电炉钢厂,使汽车钢板本地化率从35%提升至68%,物流成本下降22%,配套页岩气发电设施更使单位能耗成本下降19%。
失业君小编观察认为,制造业回流正在引发美国消费市场的深刻变化。数据显示,美国消费者对 “美国制造”的支付溢价达22% ,通用家电洗衣机在售价提高18%的情况下仍供不应求。这种溢价空间在高端产品领域更为显著。通用家电将自身定位为“北美高端制造枢纽”,通过“中国研发+美国制造”模式实现价值链跃升。其洗衣机产品线回流后,研发周期缩短20%,定制化产品占比从15%提升至40%,溢价能力显著增强。
惠而浦的业绩变化印证了这一趋势。该公司80%生产来自美国,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25%,通过涨价和新品组合,北美EBIT利润率从6.25%提升到接近8.5-8.75%。
回流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从3.2%提升至5.7%,3D打印、数字孪生等技术应用率提高40%。福特汽车的转型更具启示意义,其肯塔基工厂通过引入中国电池技术,打造出续航600英里的电动皮卡,实现“中国技术+美国制造”的跨界融合。
这种重构对新兴经济体形成“双向挤压”:越南纺织业订单流失12%,墨西哥汽车零部件出口下降9.7%。2025年1-5月中国机电产品对美出口下降18.3%,倒逼中国加速向产业链高端跃迁。
全球制造业版图正在关税杠杆的撬动下重组。韩国现代汽车在美国投资210亿美元扩产,日本制铁以259亿美元收购美钢,加上通用家电的产线回迁,美国制造业PMI在2025年4月回升至56.8。
中国家电企业早已布局应对:海尔在泰国建立的空调工厂辐射欧美市场,海信在墨西哥的基地覆盖美洲需求6。当2027年路易斯维尔的新生产线启动时,美国制造的洗衣机将带着22%的溢价进入市场。
全球供应链从未消失,它只是在关税政策和自动化技术的双重作用下,悄然完成了地理重构。
议
网友热议
@罗伯特ROBT(IP粤):
美国对钢制家电加征关税后,进口成本飙升25%以上,通用家电此时回流本土是典型的成本驱动决策。海尔作为母公司虽无奈但理性——毕竟北美贡献其90%收入增量,保市场比保产能更紧迫。
@沙温997(IP川):
“芯”是美国“芯”!
@KatiaMeng(IP沪):
新工厂机器人密度达中国工厂3倍,人工占比从35%压到18%。页岩气革命让美国电价低于中国38%,加上关税补贴——成本劣势正被技术抹平,中国制造该警惕了。
@Carrie嘉焼(IP粤):
这通用洗衣机涨价18%还敢说‘贴近客户’?美国制造溢价22%是事实,但通胀高企下中产是否愿意为‘爱国标签’掏腰包?看惠而浦涨价后利润率提升,怕是赌准了消费心理!
@储慕chumu89(IP京):
低端制造向东南亚转移,高端回流欧美,中国‘夹心层’企业最危险!越南纺织订单已流失12%了。
@巧克力烩面(IPHK):
对岸州长贝希尔一边骂关税政策,一边欢呼4.9亿投资!
最后一条,
都是戏精而已……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