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5-7-1 07:52

AI时代,人类只剩这一项核心竞争力了

作者:微信文章
Prompt写得再好,也替你不了解真实世界。真正的竞争力,从来不是写得快,而是选得狠。


一、我们正进入一个「决策失重」的时代



在一个只需输入几行 prompt,就能生成五千字文案、十张封面图、三页方案PPT的时代,

你有没有突然产生过这样的幻觉:

“我好像什么都能做,又好像什么都不需要做了。”

我们习惯于把AI看成是效率革命,但真正的问题才刚刚开始暴露:

当AI替我们做完一切“操作”,我们还剩下什么?

我的回答是——我们只剩下「决策」。

不是prompt、不是执行、也不是灵感,

是你在混沌中拍板的能力,是你如何定义“什么值得做”的判断力。



二、AI不是创作,它只是「补空白」



Ted Chiang 在《AI不会创造艺术》这篇文章里,说了一句话我特别认同:

“艺术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它是由无数选择构成的。”

一幅画,是一笔一笔选出来的;

一个段落,是一个字一个字斟酌来的;

一部小说,是无数取舍、删减、打磨堆出来的。

但AI呢?

它做的是「填空题」


它不会判断情绪张力够不够;

它不知道某个音符背后是否承载了痛苦或希望;

它只是基于语料做出“平均选择”,永远不会犯错,也永远不精彩。


它不会“决策”,它只是补全——在看似流畅的文字背后,没有立场、没有意图、没有灵魂。



三、艺术,是决策密度最高的场域



我们常说,AI很聪明,但它写不出《月亮与六便士》。

为什么?

因为艺术不是信息堆砌,它是千百个选择之后的“立场呈现”。


一幅画留白,是因为画家不想多说;

一段音乐停顿,是因为情绪需要缓冲;

一个剧本不解释,是因为沉默更具力度。


这些细节,看似随机,其实背后都有强烈的判断与意图。

真正的创作,从来不是“写得多”,而是“删得准”。


四、未来拼的不是灵感,是决策深度



在AI时代,我们都要从「操作者」变成「判断者」。

创作、创业、做人设、做品牌,其实都一样:


什么要说,什么不说?

是坚持原点,还是放弃一部分换增长?

是立即输出,还是缓一缓等待更成熟的表达?


这些选择,不会有标准答案。

也正因如此,它才区分了「内容工人」和「IP创造者」

——一个用工具赚钱,一个用判断活着。



五、最强的人,是「能决策、敢负责、懂放弃」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信息爆炸但选择稀缺」的阶段。

AI不缺素材,但你缺判断力;

AI会生图文,但你得挑哪张留、哪句删;

AI替你补了内容,但你必须承担对结果负责的风险。

你会发现,未来人与人之间拉开的差距不是:

谁更快、谁更卷、谁Prompt写得更花哨,而是谁更清楚知道:我该往哪走、我为什么选这条路。


所以狼哥说



AI是轻决策,人类要精通重判断;

写得多不难,删得狠才是高手;

真正的IP,是一连串判断构建出来的存在;

工具替你省力,决策决定你是谁。




所以,别问AI能替代什么,

你该问的,是:
你的判断力,配得上一个AI时代的自己吗?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也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 私域群,和那些还在焦虑“被AI替代”的朋友聊聊。

因为我们唯一不能被替代的,是我们能做出的那个「属于自己的判断」。

—狼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时代,人类只剩这一项核心竞争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