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5-6-30 19:08

AI时代的年轻人,欢迎来到人生的第一场豪赌

作者:微信文章



又是一年六月末,当高考分数的尘埃落定,一场关乎未来的巨大赌局便正式开盘。数以千万计的家庭,正围坐在名为“志愿填报”的赌桌前,紧张地揣摩着手中的牌,计算它们可能兑换的未来。

《大西洋月刊》最近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大学专业的赌局》。作者在开头写道:

“我上大学时,大衰退正在展开,感觉自己犯了个大错。经济崩溃,就业前景也随之暗淡,而我选择的专业竟然是……新闻学和社会学。连教授们都拿我们未来的失业开玩笑。与此同时,一位密友已经转专业,开始上计算机科学课程——那里显然有机会。”

如今,时过境迁,今非昔比。今年的赌桌上空,弥漫着前所未有的浓雾。




一边是“史上最严峻”的就业形势,另一边是人工智能(AI)排山倒海而来的冲击波。曾经的热门正在变成冷门,而新的热门是什么,没有人说得请。焦虑,已不再是简单的形容词,而是无数考生与家长真实的生存体感。

这场选择,可以说是年轻人的第一场“豪赌”,尤其是那些普通家庭的子弟,他们并没有多少试错的资源和机会。


但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是,这场豪赌的真正标的物,或许并不是大多数人所以为的那个。而要赢得这场赌局,重点也不是上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

AI时代的到来,像一场地震和海啸,让所有旧地图都失效了。这固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但也恰恰意味着,这是一个规则正在被大规模重写的时代,一个“普通人”最有可能实现逆袭的时代。

相关阅读:每个人都在靠AI作弊上大学,传统教育已死




开局:一曲大学毕业生的悲歌

让我们先从一个宏观的视角切入。

权威期刊《经济学人》最近的一篇封面文章,标题就如一记重锤:“为何当今的大学毕业生这么惨?”文章毫不留情地指出,几十年来那条“上大学-找份好工作-稳定中产”的康庄大道,正在崩塌。

数据冰冷而清晰:在美国,22至27岁拥有学士或更高学位的年轻人,其失业率在历史上首次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欧盟、英国、加拿大,类似的趋势正在上演。

即便是斯坦福商学院的MBA精英,毕业三个月后找到工作的比例也从2021年的91%骤降至80%。“你从他们眼中能看到恐惧”,文章如此描述。

更令人不安的是“大学薪酬溢价”的缩水。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数据显示,2015年,美国大学毕业生的薪酬中位数比高中毕业生高出69%,而到去年,这一溢价已缩水至50%。工作带来的满足感也在降低。

为什么会这样?文章给出的解释并非许多人以为的“大学生变笨了”或“大学扩招导致学历贬值”。旧金山联储的研究直指核心:“需求侧因素,特别是技能偏向型技术变革的放缓”。

简单来说,雇主们发现,越来越多过去只有大学毕业生才能胜任的工作,如今非毕业生也能干,甚至机器干得更好。

这是美国的图景,中国的情况大家都心知肚明。当高速发展的经济体开始失速、同时面临百年大变局的范式调整,当传统的“铁饭碗”专业开始生锈,当科技行业的岗位正在被AI悄然吞噬,手握分数、面对数百个专业选项的家庭,好像已经没有牌可以打了。

AI弑父,计算机科学的泡沫正在破裂



入场:仔细阅读赛事指南辨别向导

教育导师,是灯塔,还是割韭菜的镰刀?

在这样的集体焦虑中,庞大的“志愿填报咨询”产业应运而生。网络上,无数“教育博主”、“生涯规划师”和所谓的“专家”胸有成竹,俨然是迷航中的灯塔。他们手握各种“内部数据”、“就业报告”,言之凿凿地为你分析哪个专业是“朝阳”,哪个是“天坑”。

然而,正如《大学专业的赌局》所指出的,这其中充满了悖论。最大的挑战在于,技术变化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大学教育的周期。今天被奉为圭臬的“热门专业”,四年后可能就因一个颠覆性AI模型的出现而沦为明日黄花。

这意味着,所有试图通过预测“四年后哪个专业最赚钱”来进行的决策,本质上都是一场胜率极低的赌博。你所依赖的“专家”,他们预测未来的能力,可能并不比抛硬币高明多少。

他们贩卖的不是确定性,而是你内心的焦虑。你为之付出的高昂咨询费,不过是在为这场豪“赌”购买一张虚幻的心理安慰剂,一趟随时会停摆的列车。



精英的洞见:如今到底应该学什么?

当大众在为“学什么技术”而焦虑时,那些真正站在行业之巅的精英,却给出了出乎意料的答案。

渣打银行CEO比尔·温特斯(Bill Winters),这位手握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MBA学位的顶级银行家,在最近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语出惊人:“读MBA纯属浪费时间。” 他真正引以为傲的,是他在大学本科时主修的国际关系和历史。

温特斯说:“我在大学里学会了如何思考。但在我毕业后的40年里,这些技能一直在退化、退化、再退化。现在,它们又重新变得重要了。”

他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学会在职场中进行有效思考和沟通变得更为重要。温特斯说:“技术性的工作正由机器代劳,或者由世界其他地方那些以相对较低成本真正掌握了技术技能的能人来完成。”

他补充道:“我要再次强调好奇心和同理心。要真正、真正地去理解你所面对的受众,并预见他们的需求。”




无独有偶,Salesforce的首席未来官彼得·施瓦茨(Peter Schwartz)也认为,同理心是AI时代最重要的技能。当家长问他孩子是否应该学编程时,他的回答是:“要学会与人合作。”

而大西洋月刊的记者认为,"事实证明,人工智能作为计算机代码编写者比作为文字写作者更有价值,这意味着它非常适合取代构建它的那类人。皮尤研究中心(Pew)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美国人认为软件工程师将受到生成式AI的最大影响。许多年轻人并不想等着验证这是否属实。"

这些来自金融、科技、学术界顶层大脑的观点,汇聚成一个清晰的指向:在AI时代,具体的、可被标准化的“硬技能”的保质期越来越短,而那些关乎人性、思考、创意、沟通与协作的“软技能”,正成为最稀缺、最持久的核心竞争力。

它们无法被量化,无法被编码,却是驾驭一切技术、创造真正价值的根基。

相关阅读:精英圈层的小众共识:上大学已成为昂贵的浪费?

转场:精英开始逃离大学,他们看到了什么?

当大多数还在赌桌上为选择哪个专业而殚精竭虑时,一个更具颠覆性的画面正在硅谷上演:一小部分精英阶层,对大学本身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他们认为,在技术迭代以“月”为单位的今天,花费四年时间、背负沉重学贷的大学教育,不仅是一种昂贵的浪费,更是一种巨大的“机会成本”。

“如果你整天待在学校里,世界就与你擦肩而过了,”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提到过斯坦福录取通知书的高中生塞巴斯蒂安·谭,选择了延迟入学,而是加入到了科技巨头帕兰提尔(Palantir)公司。

这家由硅谷“异端”思想家彼得·蒂尔联合创办的公司,公然设立“绩优主义奖学金”,呼吁18岁的青年才俊“跳过大学的思想灌输”,来“获得帕兰提尔学位”。公司CEO亚历克斯·卡普,一位拥有博士学位的知识分子,却猛烈抨击高等教育:“你在学校和大学里学到的所有关于世界如何运转的知识,在智识上都是错误的。”

彼得·蒂尔本人更是这场“反大学运动”的旗手。他还设立了“蒂尔奖学金”,每年资助20万美元给那些愿意辍学创业的年轻人。他的名言振聋发聩:“高等教育是我们所拥有的最糟糕的机构。”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也曾多次表示,大学的价值被严重高估,他更看重应聘者的实际能力而非学历。创业孵化器YC的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则认为,现在是大学生创业最好的时机,因为AI极大地降低了创业门槛。

在硅谷的黑客公寓里,退学创业的本科生比比皆是。他们认为,创业的风险甚至比在大公司工作更低,因为后者随时可能因为AI的应用而裁员。他们信奉“自学者是新型校友”,宁愿从创始人的传记、互联网乃至AI本身学习,也不愿听那些“自己从未创造过任何东西的教授”讲课。

这场运动背后,是一种深刻的信念:真正的建设者,应该在真实世界中学习和创造,而不是在象牙塔的围墙内消耗光阴。


当最顶尖的头脑开始用脚投票,逃离他们曾经趋之若鹜的精英学府时,普通人必须警醒:这场关于教育和未来的赌局,它的规则,可能已经变了。

相关阅读:近千年的书面阅读走向终结,不加AI的学习力恐在三年内归零

下注:你敢不敢打破对“普通人”的定义?

现在,让我们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这场豪赌的标的物究竟是什么?

让我们诚实地面对一个底层逻辑: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家庭而言,上大学、选专业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是“出人头地”,是“找个好工作”,一言以蔽之,是跻身中产阶层,实现那个安稳、体面的“中产梦”。大学文凭,被视为这张通往中产阶层俱乐部的入场券。

然而,一个残酷的现实是,中产阶层本身,正在成为一个岌岌可危的幻影。

经济学家泰勒·考恩(Tyler Cowen)在他的著作《再见,平庸时代》中早已预言,技术,特别是AI的发展,将导致社会结构急剧分化。世界将由一小部分能够与智能机器协同工作的顶尖精英,和大量从事低薪服务业的“零工”组成。

那个庞大、稳定、作为社会缓冲带的中产阶级,将被逐渐掏空。赢家通吃,贫富差距将前所未有地拉大,未来会有更多的穷人和更多的富人,但中产会逐渐枯萎。

科技先知、《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也曾多次论述,在未来的网络化社会中,权力将流向边缘,传统的“中间层”会被技术削弱和取代。他在刚刚出版《2049》中指出,未来最容易被取代的是职位是公司中层。

这意味着,即使你在这场志愿填报的赌局中押对了宝,选了一个当下最热门、最能通往中产的专业,你赢得的,可能也只是一张驶向正在沉没的“泰坦尼克号”的船票。

你所有的努力,都只是在为一个注定要被时代浪潮吞噬的旧范式续命。

《2049》:凯文·凯利写给中国的情书及当代人的想象蓝图

重新定义普通人

今天,真正的豪赌,重点根本不在于选择什么专业。而在于,一个人是否敢于突破社会给你预设的“普通人”的定义,打破那些既定的、看似天经地义的游戏规则,去走一条属于你自己的路。

在我们的惯性思维里,“普通人”意味着资源贫瘠、天赋平庸、舞台有限。但这是一种基于结果的懒惰归因。


然而,真正的“普通人”,是那些按照别人设定的规则进行游戏,将自我意志外包给现成体系,甘当现实世界“NPC”(非玩家角色)的人。

他们让渡选择权:按分数选专业,按薪酬选行业,按舆论热点决定自己的喜好。

他们把焦虑外包:让排行榜和专家的意见来定义自己的价值和方向。

他们把失败预设:一旦碰壁,就用“出身不好”、“天赋不够”的宏大叙事来终止一切深入的思考和尝试。




区分人的根本,并非资源差距,而是心智层级:你是用别人的规则指导行动,还是能觉察并改写规则本身?

在信息充沛、技术下沉且杠杆工具触手可及的今天,单纯把“资源稀缺”当作庸常的根源,其实是一种懒惰而安全的自我叙事:它把所有失败外包给“命运”,从而为“放弃尝试”寻找正当性。

真正划分“普通”与“非普通”的,从来不是你手握资源的多少,而是你对规则的“元操作能力”——你是否能看见规则,看穿规则,进而重写规则。

打破“普通人”叙事的唯一方式,是把“我是谁”升级为“我设计的游戏是什么”。当你开始质疑、重混乃至颠覆那些默认前提的那一刻,世界就再也无法把你收编为陪跑的龙套;你成为剧本的合著者,甚至就是一场精彩大戏的导演。



两个“非普通人”的故事

这听起来很抽象,但现实中不乏这样的例子。

今年最火、现在还在上映的电影《哪吒》的导演饺子(杨宇),大学学的是华西医科大学的药学专业——一个在当年父母眼中绝对“正确”和“安稳”的选择。但他内心燃烧的是对动画的热爱。

毕业后,他没有像所有同学那样按部就班地进入医药行业。他选择了“啃老”,把自己关在家里,花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时间,一个人捣鼓出一部获奖短片。

他走的,是一条在所有人看来都“不正常”、“没前途”的路。但他赌的,不是一个热门专业,而是自己的热爱与才华。最终,他不仅赢了,还改写了中国动画电影的规则。

另一个例子是最近很火的泡泡玛特的创始人王宁。他出身普通工薪家庭,大学上的是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从任何标准看,他都是一个标准的“普通人”。但他没有困在“普通”的剧本里。

他敏锐地捕捉到了“潮流玩具”这个极其小众的亚文化,并全身心投入。他没有去模仿别人成功的商业模式,而是创造了一种“盲盒”玩法,将一个边缘爱好,变成了一个价值千亿的商业帝国。他打破了“普通人只能做普通事”的规则,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赛道。

饺子和王宁,在他们人生的起点,都拿了一手看似“普通”的牌。但他们拒绝扮演NPC,拒绝在别人设定的赌局里下注。他们选择成为游戏的设计者,自己开了一局,直接跳过了中层,跃升到了高层。

相关阅读:判断力的无产阶级:AI算法下的第一批炮灰已经诞生

终局:你的赌注,应该是你自己

回到今天的高考志愿填报现场。空气中依然充满了焦虑与彷徨。但或许,我们可以换一个视角来看待这场“豪赌”。

AI时代的到来,像一场地震和海啸,让所有旧地图都失效了。这固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但也恰恰意味着,这是一个规则正在被大规模重写的时代,一个“普通人”最有可能实现逆袭的时代。

因为当所有人都看不清路的时候,那些只懂得低头看地图(遵循旧规则)的人,注定会迷失。而那些敢于抬头看星星(追随内心热爱)、自己动手造船(创造新规则)的人,反而拥有了定义航向的自由。

所以,对于真正着眼未来的学生和家长,请不要将全部的筹码,都押在“选择哪个专业”这个看似重要、实则可能充满误导的赌局上。这只是第一层,也是最浅层的一场赌博。




真正的、决定命运的终极豪赌,是你自己。你的赌注是:

你是否敢于投资那些无法被AI量化的人类核心特质——你的好奇心、你的同理心、你的创造力、你独立思考的能力?

你是否敢于拒绝扮演一个被动的“规则执行者”,去成为一个主动的“规则创造者”?

你是否敢于相信,你的人生价值,不由你的分数、你的专业、你的出身定义,而由你独特的才华、不灭的热情,以及敢于走窄门的勇气来定义?

这才是AI时代,赋予每个年轻人的第一场,也是最重要的一场豪赌。愿你在这场赌局中,勇敢下注,无问西东。【懂】



欢迎订阅不懂经知识星球,星球新开主题专栏,个人IP的底层逻辑和顶层设计。经叔将基于多年的品牌策划和广告营销从业经验,结合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以及信息论的前沿理论,从不同的视角来重新定义个人IP。我是不懂经的经叔,国内最早翻译介绍了纳瓦尔的《如何不靠运气获得财务自由》,以及影响了纳瓦尔、中本聪、马斯克等大佬的《主权个人》。不懂经知识星球,众多百万粉丝大V、千万及亿万富翁订阅。专注分享一人企业、一人创投主题,关键词:AI、IP、创投、科技及商业前沿的高杠杆内容。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Pg6gnEwbFXoaf0yNibEiaic3CIEVHKfz0JJJW5MNH10ibrbjDKia8ZClmyVW6yicVRHWBfBWvkhIFysIicn49yhib4L84g/640?wx_fmt=other&wxfrom=5&wx_lazy=1&wx_co=1&watermark=1&tp=webp

尖峰报告:AI、加密货币与区块链的末日预言如果我现在25岁,我会 All In干这两个方向
未来的硬通货食物链:代码=数据=信息=内容=流量=注意力=货币=资本
一块钱顶100万:光速下的通胀与传统经济学的崩塌
15秒成为有钱人:美国版《挖呀挖》及它们共同的成功法则
万字重磅:未来10年财富游戏的金律与金线
马斯克最新荐文:为什么文化会赢?(深度认知战争、科技乃至自媒体)

      

         愈懂愈自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时代的年轻人,欢迎来到人生的第一场豪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