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取消91%的关税,暂停24%关税,国产高端仪器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作者:微信文章5月12日,中美在经贸领域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双方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决定取消91%的关税、暂停24%关税。这次没有硝烟的战争就此落下了帷幕。
经Deepseek分析,在中美关税恢复正常之后,国产高端仪器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关税调整的直接效应
1、进口成本压力部分缓解
美国暂停对华商品加征的24%关税,保留10%基础税率,并取消部分行政令下的额外关税。对科学仪器行业而言,若此前综合税率高达104%的惩罚性关税(如质谱仪、核磁共振仪)被纳入豁免范围,实际税率将显著下降,进口高端仪器的采购成本降低。
2、国产替代节奏可能放缓
此前中美贸易战中,高关税倒逼国产替代进程,国产质谱仪市占率从9%提升至15%。关税压力缓解后,进口仪器价格竞争力增强,可能延缓国产厂商的市场渗透速度。但保留的10%基础关税仍为国产设备保留了部分价格优势空间。
二、供应链与技术合作机遇
1、技术标准互认的潜在突破
联合声明提出的“季度技术磋商机制”为中美在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敏感领域的技术标准对话提供了制度性框架。若该机制覆盖科学仪器领域,或将推动中美技术认证体系互认,降低市场准入壁垒,加速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2、二手仪器市场面临调整
此前因高关税催生的二手仪器交易热潮(如美国市场对中国产设备加征35%关税后,二手交易量激增62%)可能降温。但若剩余关税与供应链不确定性仍存,二手设备作为成本缓冲的作用仍将持续。
三、长期结构性影响
1、技术自主的持续倒逼
即使关税压力减轻,中美技术竞争长期化趋势不变。国产科学仪器核心零部件(如质谱仪离子源)仍高度依赖进口,国产化率不足1.5%的现状要求企业继续突破技术瓶颈。
2、全球供应链重构加速
美国对中国稀土、精密零部件的依赖度达90%(如GE核磁共振仪磁体),而中国对美高端仪器进口依赖度超70%。双方在关税博弈中形成的“双链”策略将推动供应链区域性重组,企业需在成本与安全之间寻求新平衡点。
综上,此次关税调整短期内缓解了科学仪器行业的贸易成本压力,但长期技术自主和供应链安全仍是核心命题。国产厂商需抓住政策窗口期,通过技术迭代巩固中端市场,同时向高端领域突破。
我们搭建了一个专注仪器设备交流采购的社群,行业内许多优秀企业已加入群聊,欢迎各位有采购需求/设备的同行们加入,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入群。
2025IPIE上海国际高端粉体装备与科学仪器展览会将于10.29-31在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举行,欢迎各位行业人士到展会现场交流合作,共同进步!
展位热销中
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展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