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科技 发表于 2025-6-29 17:12

AI智能填报志愿优缺点浅析

作者:微信文章
    之前有两期简介了AI智能填报志愿。试用之后感觉信息搜索确实非常迅速、全面,确实在起到了一定程度信息平权的作用,让很多不知道怎么搜索、或者找不到咨询、指导师的学生与家长可以低成本、高效率进行志愿的筛选与规划。但毕竟它只是一个相对冰冷的数据集与信息反馈。最终下决策还得是人,毕竟这是关乎人生的大事。



    最近忙于给家人、亲戚与朋友的好几个孩子参谋志愿填报的事。没时间更新太多内容。刚好近期我也不断的、更深入的使用AI做辅助。对AI智能填报有一定体会,在此给朋友们汇报一下,说说它的优点以及缺点甚至其致命的缺陷!

    先说说AI填报的优点,无论是教育部推出的“阳光志愿”,还是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还有通用人工智能模型,基本上都有关于招生、就业、调查、测评等方面的大数据,能进行深度专业和职业解读,为考生提供志愿推荐、专业介绍、心理测评、就业去向及前景查询等服务。 互联网巨头们推出的模型虽然基本上都是免费为主,但它们主要都是为了过去流量和用户数据,整体上产品做的还是数据全,功能强!所以,它们都快速!能提供高效率的搜索和填报,能够结合考生个人信息生成志愿报告,能快速查询,快速生成志愿表。也能根据考生分数和位次,按照“冲、稳、保”原则给出志愿梯度方案,帮助考生合理安排志愿顺序,降低填报风险。

    如果对于AI的期待就到此的话,或者原本就不知道怎么搜索或填报的用户来讲,那它也许也就足够了,至于志愿里的“冷”专业或“偏门”专业可能就得凭运气,自求多福了。显然,如果是想要全面、精准的辅助,那么它还是有一些缺陷。

    那么,除了免费使用时部分功能受限外,它还有哪些缺陷?

一,数据精准度,或者说准确度不够!

    并不是说它的数据不全,而是它对数据的解读、使用不够准!目前所有的AI智能填报依然没完全满足我们对它的期待,依然存在“自解自说”、“胡说八道”的情况,从它们有时候给出的信息来看,很可能它们不仅是援引了教育部的数据,也使用了一些评价机构的公开数据,甚至还有网络上各种比较散乱的信息!被一些非官方信息误导它胡乱解读。如某浏览器APP曾出现显示的考生位次为广东省2025年高考某分数段最低位次,而非考生实际位次的问题。虽然这样的概率看起来不高,但出现这样的问题对于准确填报就比较可怕了。

二,个性化服务不足!

    和之前文章中的最后提醒一样,AI还不能提供人性化、带温暖的建议和服务,毕竟它只是基于数据与一些相对固定化或格式化参数来“指导”并生成策略。并不能满足“千人千面”的需求!尽管多数APP都有地域偏好、专业偏好等选项,但实际生成的志愿建议可能未达预期,包括之前提到的比较优秀的某克APP,输入地域偏好为广东省,还会出现推荐的大学却无一所是广东省内的!或者你是河南考生,也选了江浙广地区的,但是竟然有九成都是省内院校!这个时候,你要是完全信赖它,不仅会出现它没法完全告诉你如何正确选择的问题,还会“引导”你去到可能是非意愿的方向去!



三,政策信息使用和参考更新滞后

    有一些AI产品跟不上高考政策变化,如新高考的选科要求、地方专项计划、少数民族加分等规则,可能出现未选化学却被推荐化工专业的情况。这个时候就不仅是信息不够详细了,甚至会因为不够条件选报而做了不当选报,产生滑档风险!而它纯数据化的判断,会将一些包含“冷门”专业的专业组,或者甚至一些“天冷专业”因为确实录取分数较低,触发了它的选择条件而被选如志愿表中!这时如果听从它的建议,可就可能会痛苦读了几年后毕业一看,找不到工作!这块不得不引起注意!

    另外,有些APP还存在一些收费陷阱,免费功能匹配少,或者干脆不完整!甚至有的收费不“到位”的话也是阉割内容,这要是去使用,可能就会掉坑或者错失一些机会。



    目前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致命缺陷是: 错误推荐!是的,这些主流AI普遍存在或多或少这样的问题-会推荐一些本不该填报的院校或专业,小一些的应用估计错误更多。比如有些“国家专项”、“地方专项”你可能没条件选报,但是它会给你列上去!还有把一些名校或者往年分数段要求比较高的院校加专业给排到靠后的位置。另外,对于提前批次,像医、师、军这些,它们基本上现在都不能有效推荐,甚至像本科提前批次混入不少专科院校与专业,或者专科批次的提前批列入几个本科院校。甚至有些时候你不填个人兴趣还好,填了个人兴趣给你推荐一些莫名其妙的学校,如:可能将“喜欢打游戏”错误关联到“电竞专业”,或推荐学费高昂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而未考虑家庭经济负担。这些致命错误简直就离了大谱了!幸亏对这块的信息小有涉猎,还能略有分辨,要不然还不被它给带进坑了!

    看以下图例,为近期模拟的一个志愿表,AI给出的一版,不管是院校还是顺序,都乱的有点一塌糊涂:



    AI是工具,甄别性地使用它,确实会带来效率的提高,能帮学生和家长快速查询的大量的信息并根据要求进行筛选和汇总。但关乎人生的大事,最好还是要做足功课: 如果使用AI生出一版两版推荐志愿或规划,对这些已经浓缩了的决策信息,还是要一条一条自己核实、查询清楚并确认。最后把符合自己意愿的、明确的志愿填上去。使用但不依赖,参考但不盲从!

    祝愿各位考生能选到并就读自己中意的院校,走好每一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智能填报志愿优缺点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