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让课堂蝶变“智能新生态”︱徐州市“三新四行动“课堂教学现场会举行
作者:微信文章近日,徐州市“三新四行动“课堂教学现场会在徐州市科技实验小学举行。学校以“AI+跨学科”为主题探索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课堂育人方式,以“做课例”行动研究落实“好课堂”达标建设,让传统课堂焕发全新育人活力。
课堂智变:教学范式的迭代升级
在现场会上,吴雨桐老师带领AI助教“科小志”与二年级学生展开沉浸式对话,共同学习《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科小志”是学校自主研发的教学智能体,能根据学生应答即时生成三维地形图,将课文中的“年轮辨向”“北极星导航”等知识点转化为可视化交互体验。学校正在建设的“未来教育实验室”,将实现VR/AR设备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耦合,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沉浸式体验中收获成长。科技实小积极响应泉山区“一核双创”人工智能教育战略,将政策引领转化为课堂实践,打通区域战略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样本。
学科智联:素养培育的破壁实践
在核心素养导向的新课改背景下,科技实小通过智能技术打破学科边界。“AI+1+N”校本课程深度融合二十年“问道文化”积淀的“问道课堂”理念,(“1”指跨学科学习的主题,“N”指多个相关学科)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实现课堂教学智能化迭代升级。在本次活动的跨学科教学成果展区,智能机器人“科小志”正带领参观者开启一场奇妙的探索之旅:翻开“自然魔法书”,3D立体的植物生长过程跃然眼前;聆听“数学故事屋”,分数、几何变身趣味童话;走进“美味单词厨房”,英语词汇化作可拼装的“食材”……这场充满“科”味的互动展览,“无边界学习”样态正是学校“AI+1+N”课程建设的生动缩影。
研修智进:教师成长的数字引擎
科技实小应用中央电教馆智能研修平台三年以来,在泉山区“区校协同•三级进阶”智能教研模式下,构建“计划-执行-监测-改进”PDCA智能教研校本模式,形成区校协同教研的同频共振。在《科普类文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主题教研中,教研组通过平台实时采集师生行为数据,精准定位“科学概念转化率低”“学生高阶思维参与不足”等教学痛点,通过“一课三磨”迭代优化策略,实现教师教学能力跃升。学校以“共生·整合·具身·智能”为方针,首创跨学科教研标准化流程,配套研发“跨学科课例工具箱”,已在十所联盟校推广应用。
在这场以课堂为核心的教育变革中,科技实验小学以“AI+1+N”课程体系为实施路径,探索出一条技术赋能与教育本源深度融合的创新之路。让智能技术真正服务于素养培育的本质需求,使传统课堂焕发出面向未来的生机活力。学校带动区域10所联盟校协同发展,实现了从“一枝独秀”到“春色满园”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新格局。
素材来源:徐州市科技实验小学、泉山区教育局
审核发布:市电教与装备发展中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