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 慧察童心——基于“AI 3+3”助力幼儿园教师游戏观察记录能力的提升
作者:微信文章AI赋能
慧察童心
基于“AI 3+3”助力幼儿园教师游戏观察记录能力的提升
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为提升幼儿园教师游戏观察记录的撰写能力,优化传统教研模式,我园于6月18日开展了以“基于‘AI 3+3’:助力幼儿园教师游戏观察记录能力的提升”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活动伊始,沙群芳副园长开场,她指出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AI技术与教育智慧的深度融合,为教师提供高效、精准的观察记录工具,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01
模式解码:解锁AI教育新可能
本次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黄思思老师主持,她从自身丰富的AI赋能教育教学经验实践中,提出三个问题引入话题:你们都用过什么AI软件?在什么工作场景会使用到AI工具?如何运用AI工具撰写观察记录?通过与教师们互动讨论,解锁用AI工具如何撰写观察记录。之后黄老师再通过生动的PPT展示,向教师们介绍了运用“AI 3+3”教研模式撰写观察记录的操作流程。该模式通过将问题输入三个不同的生成式AI平台(如豆包、文心一言等),由AI生成多样化的解决策略,再由至少三位教师进行筛选、甄别和优化,最终形成适配幼儿年龄特点的观察记录。这一模式不仅拓宽了教师的思维边界,还显著提升了教研活动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02
实战演练:AI与智慧的碰撞
在实战演练环节,教师们分成两组针对一段“搭建十字路口”的游戏视频,利用“AI 3+3”模式生成观察记录。教师们通过输入图片、文字描述及结构化指令,体验了AI技术的强大整合能力。随后,各组对AI生成的内容进行批判性梳理,结合幼儿实际发展需求,保留精华、删减冗余,最终形成高质量的观察记录。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教师的批判性思维,还彰显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03
成果分享:多元AI的融合
在交流分享环节,各小组展示了优化后的观察记录,并分享了AI生成观察记录的亮点与创新点。朱阳老师组运用了AI软件通义千问将视频内容转化成文字,再利用Deepseek和豆包生成观察记录,由于前期AI生成的幼儿语言描述不准确,导致生成的观察记录有所缺乏,最后经过教师们的修改、添加,形成完整的观察记录。戴慧老师组对视频先进行分析解读,运用了新型的AI软件OURTEACH生成观察记录,在运用Deepseek和豆包进行修改,最后呈现了完整的观察记录。令人惊喜的是,面对同一段游戏视频,不同小组的观察视角和分析解读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幼儿教育的专业魅力。沙群芳副园长对各组的方案进行了细致点评,肯定了AI工具在观察记录撰写的积极作用,同时强调了教师思辨能力在科技赋能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03
总结与展望:科技助力教育未来
活动最后,沙群芳副园长总结了本次教研的丰硕成果。她指出,在技术浪潮席卷教育领域的当下,各类AI工具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模式识别与信息生成能力,为我们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持。然而,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AI在教育中并非万能解药。沙老师还强调,真正的教育智慧,是在于寻求教师主体性与AI辅助性之间的动态平衡与深度融合。这种融合并非简单叠加,而是要以教师为核心,让AI成为其专业洞察力的强力“放大器”。在观察记录这一基础环节,AI可作为教师的“智能感官延伸”:高效处理海量行为数据,自动标记关键时间点,初步识别典型互动模式……而非替代教师自身敏锐的观察目光与对情境复杂性的深刻理解。唯有坚守教师作为教育实践核心主体的地位,以理性而开放的态度拥抱技术,方能使AI成为照亮教师专业洞察力的明灯。
教师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活动,他们更加坚定了将AI技术融入日常教学的信心,未来将继续探索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幼儿的成长提供更精准的支持。
本次教研活动是我园推进教育智能化进程中一次富有成效的常态化实践,为AI技术与教研活动的有机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我们相信,在科技与教育智慧的双重驱动下,幼儿园教育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撰稿丨黄思思
编辑丨戴慧
审核丨办公室
温州市机关第一幼儿园融媒体中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