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5-6-22 07:45

AI招生诈骗揭秘与防范指南

作者:微信文章
最近几年,随着AI技术的普及,连招生诈骗都玩出了高科技花样。想象一下,你正焦急等待录取结果,突然收到一条“高校招生办”发来的短信,点开链接看到AI合成的校长视频亲自恭喜你被录取——这种以假乱真的骗局,已经让不少家庭栽了跟头。今天我们就来拆解这些披着AI外衣的招生陷阱,顺便聊聊怎么见招拆招。



当AI变成骗子的帮凶

去年曝光的典型案例里,有位江苏考生家长收到“省教育厅工作人员”的语音电话,对方能准确说出孩子的准考证号和模拟考成绩,声称通过“内部渠道”可以优先录取。骗子用AI语音模仿了官方通知的语调,还伪造了带防伪水印的电子录取函,最终骗走28万“疏通费”。更夸张的是,某“985高校招生网站”的AI客服能实时回答专业问题,连历年录取分数线都编得有模有样,实际上整个网站都是诈骗团伙用生成式AI搭建的山寨货。

这些骗局的核心技术就像“诈骗界的变形金刚”:先用网络爬虫扒取考生公开信息(比如社交媒体晒的准考证),再用自然语言处理(NLP)生成个性化话术。最近甚至出现了能伪造考场监控视频的AI,谎称考生作弊要交“消分押金”。



技术反制:用魔法打败魔法

面对这种高科技诈骗,有些学校已经开始用“AI防AI”的招数。比如某高校上线的Shift防欺诈平台,专门给录取通知书生成区块链数字指纹,就像给文件烙上电子钢印,扫码就能验真伪。还有些省考试院在官网暗藏“诱饵信息”——故意发布几组虚假考生编号,一旦发现这些编号被诈骗分子使用,立刻能锁定钓鱼网站。

普通家长可以试试“三秒法则”:收到任何招生信息先别急着点链接,用官方APP扫描文件二维码(真通知书的二维码能跳转到.gov.cn域名),或者直接把来电号码复制到搜索引擎,如果是诈骗电话通常会有标记。

这些细节会出卖骗子

AI再狡猾也会露马脚。比如伪造的语音通知往往缺少背景杂音,像在录音棚里录的;而真正的招生办电话通常能听到键盘声或同事对话。再教大家一招:用“屏幕时间”功能检查陌生网站——如果某个“招生官网”每天只活跃2-3小时,大概率是骗子租的临时服务器。

教育部门最近还联合互联网公司搞了个“AI防火墙”,专门监测那些突然注册的“高校招生”相关账号。比方说,某个微信号前天还在卖化妆品,昨天突然改名“XX大学招办”,这种180度转型的账号基本可以判定为骗子。



记住,所有正规录取操作都有“冷却期”。如果对方要求你10分钟内转账锁定名额,或者威胁“不交钱就取消资格”,直接挂电话就对了——真录取流程至少会给3天确认期。下次再遇到AI合成的“校长祝福视频”,不妨笑着回一句:“您这视频渲染得不错,就是领带花纹穿帮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招生诈骗揭秘与防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