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预测降雨,到底有多强!
作者:微信文章去年的台风“格美”、“摩羯”再到今年首台“蝴蝶”,大家听多了AI模式在台风路径预测上战胜传统电脑模式的故事,让我们来看看深圳气象局联手华为国产的“盘古2.0”(AI派)预测能力究竟有多强,顺便将其与当下气象台常用于业务预测强对流的北京短临数值“ium”(传统派)进行比较。
6月16-18日,受西南季风全面加强,广东出现历史同期罕见暴雨,超过12个市出现特大暴雨,其中茂名局地最大24小时雨量超过650毫米,阳江局地最大1小时超过140毫米,经广东省气象局综合判定12-18日(含台风“蝴蝶”暴雨)发生在广东的暴雨强度等级为“特强”。此轮过程是典型的纯西南季风气流场下的暖区暴雨,是典型的华南前汛期暴雨形势,沿海地区受925百帕(750米)超低空南风辐合激发的暖区对流影响,内陆地区受850百帕(1500米)低空南风辐合激发的暖区对流影响,出现典型的“南北双雨带”配置。这类配置的暴雨通常是预测上的“Final boss”,比台风、冷空气更加难以预测,暖区对流的暴雨范围尺度极小导致华南地区经常出现”十里不同天“的情况,而一旦分散的暖区暴雨开始集结并出现”列车效应“,又可以造成大范围极端暴雨,这给预报造成极大的困难。
整体来看,AI模式对暴雨落区把控比传统模式好,但对于粤北地区的暴雨预测而言,准确度就不及传统模式,而沿海地区则相反,甚至更夸张,传统模式全程几乎没有预测出沿海的特大暴雨带,AI模式则一直高度强调沿海暴雨,预测和实际落区几乎一致。但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降雨强度普遍报弱,不过该情况短时间内也难以改善。
经历此轮过程,我们看到AI模式预测降雨的无限潜力,也希望之后的AI能更好的为大众服务,提高天气预测的准确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