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视角下“科研诚信”三位一体全链条多维视角专题培训
作者:微信文章“科研诚信”AI赋能下的“三位一体全链条多维视”专题培训
各高等学校:
在日常科研教学工作中,您是否也遇到过以下问题:科学家精神说了很多,具体该怎么落实在教学科研中?面对科研项目、职称晋升,如何把握科研诚信的底线?AI技术层出不穷,使用ChatGPT等工具是否算学术不端?……
为贯彻落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关于规范人工智能在科研活动中应用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要求,推动AI技术与学术研究的深度融合,提升科研工作者的创新效率与成果质量。帮助高校教师夯实科研素养,正确应对科技变革时代的伦理挑战,我院决定于2025年6月28日—29日在线上举办“科研诚信”AI赋能下的“三位一体全链条多维视”专题培训。具体内容如下:
一
课程特色
本次会议构建“三位一体”学术诚信教育体系,以科研规范为基、伦理治理为翼、AI赋能为器,形成理论-案例-实践的全链条闭环。双线并重融合传统伦理与智能技术,多维视角覆盖个人-社会各层面,实现学术规范教育的立体化升级。
1.理论实践双轮驱动:系统解构科研诚信理论框架,提炼科学家精神实践路径,创新AI科研应用方法论,形成从认知到落地的完整链条。
2.伦理科技双线交织:既深挖传统科研伦理规范,又剖析AI技术带来的新型伦理挑战,建立传统与前沿的风险防范矩阵。
3.教育维度立体覆盖:个人操守、团队建设、单位管理三层治理方案,配合多个真实案例警示,实现教育纵深度突破。
4.AI应用双刃解析:独创SRGCD/TMAQ提问模型,辩证探讨AI工具在学术研究中的“赋能”与“伦理边界”,提出署名规范、数据安全等解决方案。
5.育人责任贯穿始终:强调教师双重身份,设计“科研诚信梯度守护”机制、筑牢学术传承防线。
二
培训内容
●第一部分
【讲座时间】:
6月28日 上午9:00-12:00
【讲座主题】:
科研诚信与科技伦理规范及操守
【讲座大纲】:
1.科研诚信规范;
①科研诚信概念与原则;
②科研规范和行为准则;
③科研违规及表现方式。
2.科技伦理规范;
①科技伦理内涵及意义;
②科技伦理面临的挑战;
③科技伦理的规范治理。
3.科研诚信案例选;
①典型案例剖析;
②案例启示警戒。
4.科技伦理案例选;
①典型案例剖析;
②案例教训反思。
5.规范践行与操守;
①个人层面及措施;
②团队层面及措施;
③单位层面及措施;
④社会层面及措施。
6.报告总结及建议。
①要点总结;
②参考建议。
●第二部分
【讲座时间】:
6月28日 下午2:00-5:00
【讲座主题】:
高校教师科研素养提升专题——科学家精神科研诚信与AI使用
【讲座大纲】:
1.科学家精神:科研之本,立德之基
①科学家精神的核心要素;
②中国科学家精神的文化传承与人物典范;
③科学精神与高校教师的双重身份;
④科学家精神的实践路径与育人责任;
⑤科学精神与学术共同体建设。
2.科研诚信:守正创新,规范为先
①科研诚信的概念、原则与底线;
②国内科研诚信制度建设与高校相关政策;
③学术不端行为类型:伪造、篡改、剽窃、署名不当、重复发表等;
④高校教师的科研伦理职责与风险防范;
⑤从教师视角到学生引导:科研诚信的梯度守护。
3.AI使用:技术赋能,伦理护航。
①AI工具在科研中的典型应用场景与优势;
②AI生成内容的伦理争议与学术风险;
③国内外机构对AI写作与科研的最新规定;
④如何正确使用AI:署名、引用、数据安全的边界把控;
⑤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规范指导学生使用AI工具。
●第三部分
【讲座时间】:
6月29日 上午9:00-12:00
1.AI 赋能课题论证及申请书写作的方法论——坚守诚信之基;
2.AI 智能正确分析立项选题及课题指南——遵循规范指引;
3.AI 辅助自拟选题寻找及论证——筑牢诚信根基;
4.AI 辅助推荐选题修改及论证—— 基于 SRGCD 提问模型;
5.AI辅助学术史梳理——守护学术传承;
6.AI 辅助内容框架论证—— 基于 TMAQ 提问模型;
7.用 AI 写还是与 AI 共舞?—— 让 AI 之上闪耀人性光辉。
:00
【讲座主题】:
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贯穿:AI赋能课题论证的正确方法与应用
【讲座大纲】:
1.AI 赋能课题论证及申请书写作的方法论——坚守诚信之基;
2.AI 智能正确分析立项选题及课题指南——遵循规范指引;
3.AI 辅助自拟选题寻找及论证——筑牢诚信根基;
4.AI 辅助推荐选题修改及论证—— 基于 SRGCD 提问模型;
5.AI辅助学术史梳理——守护学术传承;
6.AI 辅助内容框架论证—— 基于 TMAQ 提问模型;
7.用 AI 写还是与 AI 共舞?—— 让 AI 之上闪耀人性光辉。
三
会议时间以及地点
会议时间:2025年6月28日—29日
会议地点:线上直播
四
参会对象
各高等院校(含高职院校)主管教学、科研工作的领导、教师工作部、科研处、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管理者,各二级学院主管教学的院长(副院长)及各专业或课程建设负责人、一线骨干教师、青年教师、辅导员及对科研感兴趣的教师等。
五
参会须知
以上培训采取线上直播(回放)的方式,促进反复学习提升。本次培训专家团队,指导性强,机会难得。
学习课件、证书、发票统一发送。扫描下方二维码咨询课程,团队报名请拨打电话咨询优惠渠道。
扫码获取培训通知:
六
课程推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