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5-6-20 22:57

AI大模型在电力企业的应用案例

作者:微信文章

AI大模型在电力企业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涵盖发电生产运行、设备维护、安全管理、新能源运营及决策优化等。

一、生产运行智能化


专业知识智能处理
技术方案基于大模型构建专有知识库,实现对火电生产文档(如试验报告、标准规范)的智能解析与问答。应用场景设备参数查询:如通过知识库快速检索主变压器厂家、冷却方式等信息。成效减少人工查阅时间80%。

燃烧优化与负荷分配
技术方案AI算法动态分配电/热负荷,结合煤质数据实时优化掺烧方案。案例某燃煤电厂通过智能配煤系统降低煤耗1.55g/kWh,年节约成本150万元。脱硫岛无人化运行:石灰石耗量降低2-6%,实现SO₂排放精准控制。




二、设备预测性维护

   1.故障智能诊断

技术方案自监督时间序列模型(Transformer/GNN)检测设备异常,无需人工标注。



      大模型解释异常原因(如变压器油温突升可能因冷却故障或过载)。
案例-某风电系统通过AI预警齿轮箱裂纹,提前450分钟发现故障,故障诊出率>95%,误报率<5%。-通过神经网络评价设备健康度,故障率降低15.3%。

2. 轻量化模型部署

创新点采用LoRA微调、模型量化压缩技术,在边端设备部署轻量级大模型,支持实时诊断(响应<100ms)。应用风电PLC国产化系统实现100%自主可控算法,提升机组控制精度。




三、安全管理智能化


智能监控与风险防控
技术方案-定位+AI视频分析实时追踪人员位置,识别安全帽穿戴、危险区域闯入等违规行为。-多模态传感器(气体/粉尘检测)预警环境风险(如煤场自燃、有限空间作业)。案例某单位"安全质量数智化管控系统"实现违章行为自动报警,人员伤亡风险下降40%。

智能巡检替代人工
技术方案-巡检机器人+无人机覆盖高温高压区域,通过红外热像仪识别设备过热、跑冒滴漏。-模型自动读取仪表数据,替代人工抄表。成效某新能源电站巡检替代率超80%,巡检效率提升300%。




四、新能源智慧运营

1. 风电场级智能控制
技术方案
偏航对风优化:通过数据挖掘矫正风向标误差,发电量提升5%。

功率曲线低效预警:横向对比同场机组,识别劣化设备并自动告警。

案例某单位智慧运维平台接入1.8万台以上风机,故障损失电量减少24%。

2. 光伏无人电站

系统架构-智能巡检(无人机+机器人)+安防联动(周界入侵识别)+集中监控平台。-AI诊断光伏组件缺陷,联动维护工单系统。成效某光伏电站减少运维人员70%,设备可利用率达99.9%。




五、挑战与未来方向


现存问题
数据孤岛如:燃料管理、SIS系统间数据互通不足。

技术瓶颈高温传感器寿命短、个别控制算法仍依赖进口。安全风险某电厂辅机参数遭篡改,网络攻击同比增120%。

未来趋势
多模态大模型融合文本、时序数据、图像(如南方电网"大瓦特"模型),生成故障处置方案。云边协同边缘端轻量化模型实时预警,云端大模型训练优化全局参数(如南方电网"云景"平台)。国家标准建设建立国家、行业标准,规范AI应用。




总之,AI在电力企业的应用已从单点技术突破转向全链条智能化,覆盖"发-输-配-用"各环节。各大发电企业通过大模型、物联网与垂直场景深度融合,在故障预警、无人巡检、环保优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未来需突破核心器件国产化、数据安全与系统兼容性瓶颈,进一步实现"AI+电力"的规模化落地,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大模型在电力企业的应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