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5-6-20 20:28

AI赋能·润心育德

作者:微信文章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等文件要求,探索多种AI赋能学校思政教育的新做法,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变革性作用,2025年6月19日,成都市小学德育专委会在成都高新区实验小学紫荆校区成功举办了以“AI赋能·润心育德”为主题的研讨活动。







- 前言 -

活动吸引了包括远道而来的北京史家小学的献课教师及领导、来自成都市教育学会小学德育专委会会员代表、高新区兄弟学校德育主任、骨干班主任、高新实小干部教师代表以及各级相关专家、媒体记者等众多嘉宾参与。

成都高新区小学德育教研员吴少娟表示,高新区长期推动数字智能与教育教学融合,积极探索德育新模式。期望通过此次研讨,凝聚共识、深化实践,以数字技术推动新时代德育发展。







PART 01

AI德育课例展示



活动中,三位省内外优秀教师带来AI德育课例展示。

01

《美育浸润,影动世运》

四川省成都高新区实验小学王澳迎老师的《美育浸润,影动世运》,将皮影非遗与世运会服饰设计结合,弘扬传统文化。





02

《画里乾坤》

北京史家小学教育集团刘伟男老师的《画里乾坤》,融合多学科知识,借《清明上河图》展现古今对比与时代变迁。





03

《生命的多样性与生态平衡》

成都市双流区永安小学谭玲老师的《生命的多样性与生态平衡》,从遗传规律切入生命与生态教育。







这些课程均借助AI辅助教学、总结课堂,展现创新实践。课后,成都市教科院德育研究员周玫肯定了教师们的专业素养与创新设计,同时建议优化提问模型,拓展AI评价功能,实现更精准的德育。



随后,成都高新区实验小学副校长袁春玲、北京史家小学教育集团校长李娟、成都市双流区棠湖小学校长杨柳,分享各自学校AI德育创新实践成果,为大家提供宝贵经验。







武侯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德心所所长易琼高度评价活动成果,表示未来需教育同仁共同努力,持续探索AI与德育融合新路径,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







PART 02

杨柳校长报告《数字赋能“少年科学院”课程思政的育人探索》



活动中,成都市双流区棠湖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杨柳发表了题为“数字赋能‘少年科学院’课程思政的育人探索”的报告。





报告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 实施背景:

国家层面:通过数字技术连接思政与科学教育,实现育人效能最大化。

区域层面:双流区教育局将“数字赋能”作为重点,提供政策和资源支持。

学校层面:棠湖小学深耕科技教育二十余年,创立“少年科学院”,评选出2000余名科技小院士。

2. 少年科学院的坚守与传承:

依托“少年科学院”开展科学教育、创客教育、科技制作等活动,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课程包括“六一六小”科技课程、信息科技智创课程、航空特色课程,旨在激发学生科技学习热情和爱国情怀。

3. 双轨整合科学资源:

国家级资源:利用全国中小学智慧管理平台的科学公开课等资源,结合课程需求进行筛选和匹配。

校本化资源:开发航空科技、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数字课程资源库,总量达80G,存储于校园云端,供各班自主点播学习。

4. 科学数字课堂的创新:

AI赋能:引入AI对话工具、科学智能体、AI模拟实验系统及VR虚拟空间,增强课堂互动性。

AI助力社团训练:开发配套学习“码书墙”,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融合科学与人文、艺术等内容。

科学思政数字化:将科学活动数字化存储于学校云空间,强化科学思政教育。

5. 数字科学思政环境的建设:

沉浸式“数字航空”体验中心:提供数字模拟飞行舱、编程无人机等体验,展示我国科技成就。

互动式“数字艺术”体验空间:结合艺术与科技,利用AI技术提高教学效率,降低学习门槛。

报告最后,杨柳校长表达,棠湖小学真切期待浸润在科技与思政融合教育中的棠小学子,未来有可能成长为推动科技强国、实现强国梦的芯片设计专家、航空工程师....让我们共同携手,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未来,双流区棠湖小学将继续秉持“AI赋能·润心育德”的理念,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方法和路径。我们期待与更多的教育同仁携手合作,共同推动教育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END—

【资料】:姜蔚

【编辑】:易知洋

【初审】:徐捷

【复审】:杨东宇

【终审】:杨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赋能·润心育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