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免费 发表于 2025-6-18 21:18

绿色智慧:AI引领可持续未来·2025《对话全球创新大师》第十讲——企业高效可持续发展:从数字化转型到AI技术破局

作者:微信文章
    2025年6月6日晚,北京大学《对话全球创新大师》公选课迎来了本学期的第十堂课程。本次讲座主题聚焦“企业高效可持续发展:从数字化转型到AI技术破局”,由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数字化设计师毛春景担任主讲。毛春景老师曾任圆通速递CIO&CTO、IBM技术合作资深总监,拥有丰富的数字化战略与落地经验。现场吸引了众多学生参与互动,气氛热烈。

主持人开课致辞

    北京大学2023级哲学系的曹荣乐同学用英文对毛春景老师进行了介绍。李咏梅老师主持本场讲座,在开场中, 李咏梅老师倍感荣幸地提到课程邀请到一位重要演讲嘉宾——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数字化设计师毛春景先生,并代表北京大学全体师生,向毛总的到来致以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 随后李咏梅老师回顾了北京大学工学院与施耐德电气的合作历程。从施耐德电气集团董事长赵国华(Jean-Pascal Tricoire)先生以全球视野开启合作篇章,到北大信管系校友、施耐德中国本土首位总裁朱海先生以燕园情怀深化纽带;从中国区副总裁王洁女士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倾力支持,到高级副总裁富耀宗先生、行业与大学合作总监韩文秀先生在产学研融合中的深耕细作——施耐德电气始终以"创新伙伴"的姿态,与北大同行。



李咏梅老师主持开场

    这十多年的合作,是一部写满里程碑的史诗:我们共同建立了中国高校能源系统设计与管理研究中心,为绿色能源研究搭建国家级平台;我们携手征战全球太阳能十项全能大赛,并连续三年冠名“施耐德杯”北大创新创业大赛,让中国青年的智慧闪耀世界舞台;通过工业理事会的深度参与,施耐德将产业前沿动态注入教育实践;更有施耐德精英担任业界导师,用实战经验点亮学子们的职业星空。而今天,毛总的到来为这份合作增添了又一浓墨重彩的篇章——在《对话全球创新大师》的讲台上,数字化变革的浪潮将与青年创新的火花激情碰撞!




课程海报

    毛春景先生作为数字化领域的领军者,他带领的团队正在重塑工业未来的图景。相信今天的对话,不仅是对北大2025春季学期《对话》课程的完美收官,更将开启"智能+可持续"的新思考。让我们以北大特有的求知热情,期待毛总为我们揭开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奥秘!

01 前言

施耐德电气发展与数字化战略

    毛春景老师首先概述了施耐德电气近200年的发展历程。该公司创立于1836年,最初为一家钢铁制造企业,后在19世纪末逐步转向电力控制系统的研发与制造,并在20世纪后期逐渐发展为工业自动化和能源管理领域的国际领先企业。进入21世纪后,施耐德积极响应全球能源转型和低碳发展趋势,在全球范围内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构建“绿色+智能”的全新产业生态。



课程现场

    毛春景老师指出,目前施耐德在全球设有五大研发中心,其中中国区是最重要的创新实践基地之一,不仅承接全球重大研发任务,还主导多个关键产品和平台的本地化应用与优化。施耐德坚持“在中国、为中国、为世界”的理念,推动企业数字技术与中国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已在能效追踪、生产自动化、供应链协同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毛春景老师介绍以中国为中心的创新研发基地

02

数字化转型框架:1-4-4体系

    毛春景老师在讲座中重点介绍了施耐德构建的“1-4-4”数字化转型路径:

1个战略目标:

    即“高效 + 可持续”。高效体现在运营效率的全面提升,可持续则聚焦于能耗优化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4个核心数字化方向:

    数字化创新(Digital Innovation):在产品、服务、商业模式等方面全面拥抱AI、云计算、边缘智能等新技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数字化体验(Digital Experience):关注客户、合作伙伴与员工的全过程数字触点,强调“体验即价值”;

    数字化运营(Digital Operation):围绕计划、生产、供应、质控、交付等业务流进行平台化管理和实时优化;

    数字化管理(Digital Management):在人力、财务、法务、战略管理中全面推进数据驱动治理,强化内控与战略协同。

4大支撑体系:

    四大支撑体系彼此协同、共同构建施耐德电气数字化转型的基础。首先,流程重塑通过价值流图分析、LEAN优化与流程平台化,实现企业内核运作机制的系统再造。其次,平台与技术支撑则体现在构建如EcoStruxure这样的统一数字平台与数据中台,推动企业内部数据共享与跨流程协同。第三,组织与文化方面,公司致力于打造“敏捷+协作”的组织机制,赋能员工参与数字化转型并主动推动创新。最后,协同生态则强调与高校、政府及产业链合作伙伴之间建立共创机制,共同推动创新链条与产业生态的协同发展。

    毛春景老师通过丰富的图示与实际案例,进一步强调“从战略共识到技术实现”需要统一顶层设计与一线反馈机制,只有“想得到+做得到”并重,数字化才能真正落地。



毛春景老师授课中

03

数字化平台与灯塔工厂案例

    毛春景老师展示了施耐德内部数字运营核心平台——iWork系统。平台不仅实现了事务处理自动化、数据可视化,还通过流程再造与AI调度实现生产节奏与能源效率的双重提升。

    在智能制造方面,毛春景老师以施耐德位于无锡与上海的两座“灯塔工厂”为例,详细介绍了数字化在工业现场的具体应用:

    无锡工厂:部署AI算法对关键设备实施预测性维护,利用数字孪生对产线状态实时模拟,实现故障预警、工序优化、能源智能调度等功能。

    上海工厂:实现了5G+AIoT的柔性自动化产线,支持高度定制化产品快速切换与批量交付,缩短客户响应周期。

    两家工厂均实现了运营效率提升超30%、综合能耗下降近20%,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全球灯塔工厂典范,标志着施耐德数字化能力的行业引领地位。



毛春景老师介绍“灯塔工厂”案例

04

AI技术融合趋势与未来展望

    毛春景老师指出,施耐德不仅自身转型成功,也在过去10年服务了众多客户的数字化落地项目。他通过三类典型案例,说明AI+咨询如何为企业转型赋能。

    讲座最后,毛春景老师对AI技术在工业场景的未来提出展望:首先未来的工厂不仅能感知数据,还能基于AI实现自动决策、自我修复、自主优化。同时AI不再仅为替代人类劳动,而是赋能员工决策,构建“人+机”共同体。客户不再只买产品,而是购买“平台+服务+数据+成果”的综合解决方案。他指出,未来的企业竞争力核心,将从“资源密集型”转向“智能驱动型”。只有具备整合数据能力、跨界理解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才能真正引领未来的数字产业生态。

毛春景老师授课视频片段

讨论环节

    在互动问答环节,毛春景老师以风趣生动的表达方式、丰富的一线实践案例和深入浅出的技术解析,极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与好奇心;讲座所涉及的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绿色制造等话题紧贴时代热点,正是当前大学生所关心与探索的前沿领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毛春景老师与同学互动中

    课程最后,李咏梅老师和巫睿女士为毛春景老师颁发《对话》图书及证书



李咏梅老师和巫睿女士为毛春景老师颁发《对话》图书及证书

心得体会

毛春景先生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全方位地展现了现代企业发展的新图景。每一个议题都像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企业变革的前沿动态。他分享的那些鲜活案例,如大数据驱动的生产优化、AI赋能的智能调度系统,生动诠释了技术如何赋能企业提质增效。最打动我的是毛春景先生对企业发展本质的深刻洞见。他强调,在这个快速迭代的时代,数字化与可持续发展已不再是锦上添花的选项,而是企业基业长青的必由之路。这需要我们突破传统思维定式,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拥抱变革,在探索中不断试错,在创新中持续成长。这场讲座让我深刻认识到,未来的商业竞争将是创新能力的比拼。我将带着这些启发,用创新视角把握时代机遇,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靳凌熙(24级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施耐德是法国的一家全球化电气企业,其历史已有近两百年。从最初的钢铁帝国,到电力能源与自动化管理,再到当下数字化转型与AI发展。

一个公司能够延续百有余年,自然有其过人之道。而施耐德企业毫无疑问,具备顺势而为,水无常形的智慧,它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敢于变革的勇气,总能在某个领域技术发展到启蒙之后成熟以前,立马入场,抓住商机。

实际上,儒家也强调“君子不器”,施耐德企业就是“不器”的典型代表,从来不故步自封,也从来不盲目跟从。而主讲人毛春景老师也是“君子不器”的鲜活教材,多种身份不断转变。我们青年应该吸取施耐德企业的智慧,顺应潮流,在时代的推波下扬帆起航。

——杨明宇(24级北京大学医学部)

从IBM到施耐德,毛春景先生身上体现了“数字化转型”如何从概念走向实际落地。他以清晰的逻辑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讲述了数字技术如何与企业运营深度融合,在提升能源效率和生产力的同时,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可能。毛先生特别强调,数字化的本质不只是“技术升级”,而是整个企业思维方式的重构。作为即将步入职场的学生,我更加意识到技术创新的落点必须服务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毛先生将抽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具体化,也让我看到了工程师在推动绿色未来中的独特价值。相信随着AI与数字化的不断演进,我们这一代人将亲历并参与到一个更高效、更智能的工业新时代。

——曹荣乐(23级北京大学哲学系)



毛春景老师与师生合影

《对话全球创新大师》是北京大学工学院与德稻集团共建十余年的一门经典创新课程,作为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课程,汇聚了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余位行业专家,已成功开设十五年。该课程从2010年的系列讲座,到2013年成为全校公选课,2021年入选北京大学教改项目,成功完成了课程建设的升级。2018年,课程成为中、美、英三国工程院联合推动的“21世纪工学重大挑战学者计划”项目(The Grand Challenges Scholars Program,简称GCSP)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字 |李振硕—— 2023级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编辑 |沈翔天 张芃芃 郭媛媛

审核 |李咏梅巫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绿色智慧:AI引领可持续未来·2025《对话全球创新大师》第十讲——企业高效可持续发展:从数字化转型到AI技术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