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越普及,贫富差距反而越大?背后的逻辑细思极恐
作者:微信文章昨天和一个做投资的朋友聊天,他说了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现在我每天和AI对话的时间,已经超过刷朋友圈的时间了。"
我问为什么,他说:"因为我把它当成了我的私人顾问团。"
这句话让我意识到,AI时代最大的分水岭,不是会不会用AI,而是怎么用AI。
两种人,两种命运
现在的人群正在悄然分化:
第一种人:把AI当高级搜索引擎
"帮我写个文案""P个图""做个表格"用完就走,浅尝辄止
第二种人:把AI当思维伙伴
深度对话,反复交流用AI辅助决策和思考把AI当成智囊团的一员
两种用法,天差地别的结果。
问题的质量,决定答案的价值
我观察了很多人和AI的对话,发现一个致命差别:
会提问的人,AI是他的智囊团;不会提问的人,AI只是个高级搜索引擎。
举个例子:
❌ 糟糕的提问:"怎么赚钱?" → 得到一堆空洞的建议
✅ 高质量的提问:"在当前经济周期下,对于有50万资金、风险承受能力中等的普通人,哪种资产配置策略能更好地规避通胀风险?" → 得到具体可行的投资建议
区别在哪里?
好的问题本身就包含了:
明确的背景信息具体的约束条件清晰的目标导向
AI不是工具,是合伙人
传统思维把AI当"工具"——需要的时候拿来用一下。
但真正的高手把AI当"合伙人"——建立长期的协作关系。
什么意思?
工具思维:
有问题才找AI问完就走浅层交互
合伙人思维:
定期和AI"开会"讨论让AI了解你的背景和目标深度交流,反复迭代
我认识一个创业者,每周都会和AI进行一次"战略复盘":
分析上周的经营数据讨论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制定下周的行动计划
他说:"AI记住了我的业务模式、团队情况、市场环境,给出的建议越来越精准。"
三个层次的AI使用者
初级使用者(90%的人): 把AI当搜索引擎,问简单问题,要现成答案。
中级使用者(9%的人): 开始用AI辅助工作,但还是单向索取为主。
高级使用者(1%的人): 把AI当思维伙伴,建立深度协作关系,用AI放大自己的认知和决策能力。
你想成为哪一种?
如何成为AI时代的高手?
1. 学会结构化提问
不要问"怎么办",要问:
在什么背景下面临什么具体问题有哪些约束条件期望达到什么目标
2. 建立长期对话
不要用完就走,要:
让AI了解你的情况定期进行深度交流把AI当成智囊团成员
3. 培养批判思维
AI不是万能的,要:
对答案进行验证结合实际情况判断保持独立思考能力
这个时代,不会和AI深度协作的人,注定被会的人碾压。
因为AI不仅仅是工具,更是认知放大器。
会用的人,认知能力成倍增长; 不会用的人,还停留在原地。
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你准备好了吗?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启发,请点个赞让更多人看到。
转发给那些还在把AI当搜索引擎的朋友,帮他们升级认知。
觉得有价值的话,也欢迎打赏支持,让我有动力写出更多深度内容。
你和AI的协作方式是怎样的?留言区分享你的经验,我会认真回复每一条评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