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免费 发表于 2025-5-29 00:21

AI 时代育儿真相:比成绩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保有 “人类专属能力”

作者:微信文章


- 这是我的第 990 篇原创文章 -

孩子3岁了,我和小北平时的工作都要高强度使用AI,所以总是会忍不住思考一个问题:

应该怎么培养孩子,才能让她更适应未来社会?

为了解决这个困惑,特意去看了两本可汗学院创始人写的探讨教育跟AI关系的书。

今天这篇随笔,就分享一下我的一些收获。

一、旧的教育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社会

现在的教育体系,完全是基于战后重建一个工业社会的目标来设计的。

大多数专业都是基于当时的社会需要,但工业1.0早就完成,现在已经4.0了,很多曾经的热门岗位已经被打入冷宫。

最典型的就是土木工程。

我2010年高中毕业,填志愿时这个专业是绝对的香饽饽,像我这种成绩毕竟差的,根本看都不敢看,只能挑像软件工程这样的冷门专业。

但随着大基建和城市化已经进入到后半段,不仅总需求在减少,很多人工智能设备也在工程领域落地,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开始出现就业难、就业薪资低的情况。

记得上高中时,有个同学曾问过班主任一个问题:

我们现在学的知识,会在生活中用到吗?

班主任说,大部分你都用不到,除非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

同学问,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学这些知识。

班主任说,这些知识的主要作用是选拔。

有了孩子之后,每次回想起这段对话,我就会忍不住思考一个问题:

如果让孩子在精力最旺盛、学习能力最强的那几年,学的都是自己未来能用到的知识,那走上社会了是不是更有竞争力?

二、孩子学什么才能适应未来社会?

我觉得,大多数家长最想问的问题大概率是这个。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知道未来大概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然后基于这个新社会的样子去看它有哪些需求,这样就能知道现在让孩子学什么才能适应未来社会。

首先,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的广泛应用,未来人们的生产效率一定会进一步提高。

小北说,父母那一辈年轻的时候没东西可玩,不像我们,没事刷个短视频能刷一天。

我说,他们就算有短视频也没时间玩,我小时候,不像现在有这么多厂,爸妈都是农民。

干农活都得起早贪黑地干,晚上吃过晚饭,看个天气预报和一集电视剧,9点多就睡了,太累。

大家刷短视频的时间变多,其实也从侧面说明了——大家单位时间内赚的钱更多了,而东西也相对“便宜”了。

小北上小学时,家里买了个空调五六千,现在,一千多就能买到一台空调了。

大家的空闲时间多了,精神生活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多。

之前不还炒过“元宇宙”这个概念么?

在我看来,元宇宙就是升级版的“短视频”,它们满足的都是人们生产结束后的放松休闲需求。

所以,未来一定会有很多人从事这个领域的工作。

游戏、影视、元宇宙、短视频……本质都是内容,解决的都是人们的精神需求。

所以,激发孩子的创作潜能,提升孩子的创造力依然非常重要。

想做好这一点,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作为父母,尽量不要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因为每个孩子天生就有很强的创造力。

那为什么成年人反而没有什么创造力?

其实就是脑子里的观念、知识太多了,这些东西在让我们适应社会的同时,也让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变得框架化。

我早就跟小北商量过,孩子上了小学甚至中学,也一定要留足够多的时间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二是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任何创作性行为都需要长时间的专注,十三四岁之前,电视、手机都要少接触。

优质的长内容,家长偶尔可以陪着一起看,但短视频对孩子的危害很大。

长期看电视和刷短视频都会让大脑习惯被动接受信息,而短视频的“快速切换刺激”则会导致孩子注意力分散、专注力下降。

相比之下,看书这个习惯就要好得多。

看书未必能让孩子能学到什么有用的知识,但可以培养孩子主动获取信息的习惯。

而且,看书也能锻炼孩子的专注力。

其次,未来无论AI、机器人多先进,人和人的连接依然很重要。

人是社会化动物,机器人再像人,只要你知道它不是人,你就很难对它产生对人才能产生的情感。

我之前一直有个困惑,未来AI很聪明了,是不是让AI直接辅导孩子就行了,不用家长再操什么心了?

萨尔曼・可汗在书里说,AI可以解题,但孩子依然需要父母的认可和鼓励。

所以,未来就算学校已经高度AI化,真人老师数量可能会减少,但很难完全消失。

因此,最基本的沟通表达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依然重要。

而如果你想让孩子有机会取得一些成就,那他跟陌生人建立深度关系的能力就会很重要。

这不仅需要他自己足够真诚、有爱、专业,还需要他具备辨别哪些人能深度合作的能力。

说实话,真诚、有爱、专业每一个很难具体教,大部分都要靠父母身体力行给孩子做榜样。

最后一个,就是要刻意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其实,互联网时代,很多人都有一个非常清晰的体会——大部分有用的知识都是自学的。

原因有两个:

一是前面说的,学校教的知识主要目的是选拔,不是落地。

大学专业的名字听起来很接轨,什么AI学院、智能制造……但学生毕业要找工作时,往往还是要重新学些别的知识……

二是外部环境变化越来越快,各种技术日新月异,越专业的知识反而越容易过时。

我记得我刚学PS的时候,最难学的就是“合成”,现在,都是用AI合,省时省力效果还好。

自学能力,本质是一种探索和研究能力。

作为父母,就要多引导孩子自己去深度思考。

譬如孩子问,红绿灯是干嘛用的?

大部分家长可能都会说,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

但其实也可以稍微引导一下孩子,你知道为什么不是绿灯行、红灯停吗?

-End-

-推荐阅读-
从月薪1500的小美工到月收入翻20倍—一个农村青年的真实故事
有一种“勤奋”正在让你沦为平庸
普通人:用好这四招,你也可以进大厂!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

Hi,我是老破。
前一线大厂设计师,现自由职业者,探索普通人职场之外的新可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 时代育儿真相:比成绩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保有 “人类专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