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免费 发表于 2025-5-28 05:10

在共建“一带一路”中书写绚丽篇章——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带给兵团的启示

作者:微信文章


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现场(摄于5月23日)。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美玲 摄



5月23日,参展商向参观者介绍特色产品。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美玲 摄



5月23日,在中东欧博览会“数智中东欧”展区,参观者驻足围观机器人演示。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美玲 摄



5月23日,在中东欧博览会上,中东欧展区的特色歌舞表演吸引众多参展者驻足观赏。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美玲 摄



5月23日,在宁波均普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展台前,机器人快速精准地识别工作人员递上的红酒的产地和气味。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美玲 摄

东海之滨,商贾云集。5月22日至25日,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浙江省宁波市举行。

作为我国唯一面向中东欧国家的国家级机制性展会,这场跨越山海的经贸盛会,既是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务实之举,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生动实践。

本届博览会以“向新、向实、向未来”为主题,来自23个国家的400余家展商,在2万平方米的展区内展销了8000余款特色商品。其间,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进博览会现场,通过采访、交流、思考,从宁波的开放实践中,探寻兵团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经贸合作:平台效应与双向赋能

5月22日下午,步入宁波国际会议中心C区中东欧展区二楼,波兰展台上手绘陶瓷的蓝白花纹与灯光相映成趣;斯洛文尼亚滑雪器材展位前,采购商正用手机扫描产品二维码比对参数。这里集聚了中东欧14国及英国、法国、德国等9个国家的展商,各展位前洽谈声此起彼伏。

“自首届博览会起我们就持续参展,宁波已成为中东欧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门户。”连续多年参展的塞尔维亚水晶工艺品展商Damir Karcas说,其团队正着力将更多塞尔维亚优质商品引入中国市场。

转场至宁波东部新城国际会展中心,商贸热潮同样奔涌。

在宁波淘金数智科技有限公司展位前,立陶宛客商通过VR设备,体验“城市低空交通管控系统”。

宁波淘金数智公司总经理黄美云介绍,此次参展带来了自主研发的AI智能空域调度系统、多源感知融合算法及行业场景化解决方案,可实现城市低空域的多维度感知与全流程管控。

“我们期待通过展会与中东欧国家探索联合研发、标准共建等合作模式,在低空经济领域搭建起技术合作桥梁。”黄美云说。

展馆外,十余辆智能物流车正将展品转运至中东欧常年馆。这个开馆10年、面积达3.2万平方米的“中东欧商品大观园”,汇聚了70余家专业贸易商和37个国家馆,展示了近5000款特色商品。

记者在现场感受到,宁波经贸合作模式凸显出“平台化”与“双向化”特征:一方面,通过中东欧特色商品常年馆、保税仓等载体,构建“永不落幕的博览会”,推动商品常态化流通;另一方面,展会既引进中东欧优质商品,又输出“中国制造”,形成互补共赢的产业链。

兵团地处中国西北边陲,这里有霍尔果斯、都拉塔、巴克图等多个国家一类口岸,特有的区位优势为对外开放提供了坚实基础。兵团可借鉴宁波的平台思维,强化开放载体建设。例如,依托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优势,打造面向中亚的“常年展销中心”,推动兵团产业与中亚能源、矿产资源对接;推动跨境电商与中欧班列联动,借鉴宁波“保税仓+智能物流”模式,进一步提升跨境贸易效率。

科技创新:数智赋能与场景落地

咖啡机器人长臂灵活舞动,制作出一杯拉花精美的咖啡;人形机器人也不遑多让,用筷子精准地捡拾起物品……“数智中东欧”展区内,参观问询者络绎不绝,驻足围观各类机器人的精彩演示后,惊叹声不断。

“数智中东欧”是本届博览会重点打造的全新板块,1400平方米的展区内,37家企业集中展示了参会各国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通航科技等领域的近百项前沿技术产品。

“你好,贾维斯!你闻到了什么?”

“你好,我闻到了产自斯洛文尼亚的红葡萄酒的香气。”在宁波均普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展台前,技术人员递上一杯红酒后,装载有突破性嗅觉芯片的机器人快速识别并用语音播报出物品类别。

公司产品总监刘楠介绍,该嗅觉机器人技术可应用于工业、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具身智能机器人还能代替人类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巡检,以降低作业安全风险。

在智能制造展演区,来自宁波的智昌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带来的柔性制造具身智能机器人——AIX艾克斯吸引了众多人的围观。这个具备多模态感知能力的工业“智人”,依托智能中枢与末端自适应执行系统,可实现从原料仓储到生产线配送的全流程无人化作业。

“当设备端微秒级控制与边缘侧任务调度形成闭环后,单机智能便将迈入系统智能新阶段。”智昌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表示。

这几家宁波企业展示的新科技不仅聚焦技术本身,更强调“场景化应用”:嗅觉芯片与机器人交互,推动单点技术向系统智能进化;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这些案例彰显出宁波“技术研发—场景验证—产业落地”的闭环逻辑,体现出将前沿科技转化为民生服务与产业升级的强大驱动力。

兵团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离不开科技创新引领。借鉴宁波经验,兵团可立足特色农业、利用资源禀赋,探索“科技+产业”路径:在低空经济领域,借鉴石河子已开通的低空观光航线经验,开发天山景区无人机观光项目;在农业领域,大力推广智能农机与无人机植保技术,进一步提升棉花、番茄等农作物生产效率;联合相关高校设立“数字农业实验室”,以吸引众多国内外优质科技企业进行合作研发。

人文交流:文化共鸣与民心相通

“您好,我想找两枚融合塞尔维亚与中国文化特色的印章。”5月23日下午,在“文明互鉴·印世界”中东欧主题图形印特展互动区,如愿获得工作人员帮助的一位塞尔维亚参展商轻抚印章纹样感慨道,“这幅作品是塞中友谊历久弥新的生动注脚。”

现场工作人员舒婷婷介绍,展览共展出百余件图形印作品,以中东欧主题图形印为核心,融入世界主题印、中国主题印、宁波主题印等,充分诠释了文明互鉴核心理念。

在距展馆15公里外的宁波老外滩,味觉维度的文明互鉴正在进行中。作为博览会重要配套活动,“舌尖上的相遇——中东欧美食与‘味美浙江·百县千碗’人文交流活动”构筑起强大文化磁场:克罗地亚松露烩饭与绍兴黄酒焖肉比邻飘香,罗马尼亚葡萄酒与龙泉青瓷茶具碰撞美学体验。11国外籍厨师与浙江当地美食传承人以技艺博弈,将烹饪艺术升华为文化叙事。活动还推出“跟着美食游浙江”线路,带领观众沉浸式体验“行走的美味”。

丰富多元的人文交流场景,是本届博览会的一个亮点。记者了解到,展会突出民间往来“双向奔赴”、文化交流“美美与共”、人才教育“携手同行”三大场景,不仅展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艺术家画作、传统刺绣、陶瓷等作品和技艺,还举办有“甬上中东欧 丝路浙纺服”时装秀、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双向互译精品图书展等文化融合活动。

宁波的人文交流以“年轻化”和“体验感”为核心,通过电竞、美食、体育等载体,拉近民众与中东欧文化的距离。这种“软联通”既促进了民心相通,又为经贸合作注入了情感纽带。

以此为借鉴,兵团还需继续深挖具有独特性的文化资源,打造国际化的文化交流品牌。例如,可以以军垦文化为核心,邀请中亚国家艺术家共同参与举办艺术节;依托特色美食,策划推出“舌尖上的兵团”国际推广活动;借鉴宁波“电竞+旅游”模式,开发兵团红色文旅电竞IP,增强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

宁波通过中国-中东欧博览会,将展会升华为城市发展的“金名片”,核心在于以开放促改革、以合作谋共赢。对兵团而言,需从三方面发力:强化平台建设,推动“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拥抱科技创新,以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深耕人文交流,以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影响力。

从商贸往来到双向投资,从人文互鉴到规则对接,宁波以开放之姿搭建起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深度合作的“大平台”,书写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崭新答卷。兵团亦需以更开放的胸襟,在共建“一带一路”中书写属于兵团的绚丽篇章。

来源: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张美玲)
编辑:王钰淇
审核:钟   新







投稿邮箱:weixin@huyangnet.cn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共建“一带一路”中书写绚丽篇章——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带给兵团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