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5-5-26 00:05

关税高达3521%,美国大棒挥向东南亚,想遏制中国却反遭自家人骂

作者:微信文章
3521%!4月21日,特朗普政府对柬埔寨、越南、泰国和马来西亚的太阳能产品祭出了这把"屠龙刀"——史上最离谱的关税记录就此诞生。

不过这一次,美国的关税大棒却引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自家人居然强烈抵制!



«——【·美国关税背后的"精确打击"·】——»

先来看看这场关税战的具体"战况":越南企业被征收395.5%关税,泰国375.2%,马来西亚34.4%,而柬埔寨因为"不配合调查"被判处了惊人的3521%"死刑"。

仔细分析这份名单就能发现,这哪是什么普通关税调整,简直就是一张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点名单"!

在马来西亚的晶科能源被征收41.56%关税,在泰国的天合光能更是被重击375.19%,在越南的晶澳太阳能则面临约120%的关税。

这些数字已经超出了正常贸易保护的范畴,完全是一纸赤裸裸的"封杀令"!



要知道,2023年美国从这四国进口的太阳能产品接近120亿美元,一旦这些天价关税生效,这些产品在美国市场将彻底失去竞争力。

更要命的是,这些新关税还将与特朗普政府刚刚实施的10%"普遍进口关税"以及其他"对等关税"叠加。

以越南为例,其产品进入美国的总税负将再增加38%!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毫不掩饰地承认,这一举措就是为了"打击中国通过转口贸易规避关税"。

说白了,这根大棒虽然打在东南亚身上,但真正瞄准的是中国光伏产业!



«——【·自家人为啥强烈反对?·】——»

本以为高举"美国优先"大旗,特朗普政府会收获一片掌声,没想到却引来了美国企业的强烈反对。

这究竟是为什么?看一组数据就明白了:美国能源信息署公布,2024年美国光伏新增装机目标高达62.8吉瓦,同比增长55%。

这个庞大的市场需求,美国本土产业能满足吗?答案是否定的!

美国太阳能产业协会的数据显示,美国本土光伏组件产能还不到9吉瓦,即使到2026年,计划产能也只有60吉瓦。

这巨大的供需缺口,使美国市场不得不依赖进口来满足需求。



美国太阳能产业协会会长阿比盖尔·罗斯·霍珀直接怒怼政府决策:"美国商务部正在与自家的清洁能源目标背道而驰!提高国内太阳能制造能力至少需要三到五年时间,我们现在根本离不开全球供应链!"

美国光伏产业实际上是"头重脚轻"的结构:虽然拥有全球市值第一的第一太阳能公司,但产业链主要集中在下游组装和安装环节,上游原材料和中游制造几乎完全依赖进口。

关税政策的直接后果是,已有1000多批太阳能产品被海关扣留,东南亚四国对美出口量较去年暴跌70%以上。

美国光伏项目成本因此飙升30%,约30万就业岗位岌岌可危。



特朗普政府的反复无常,实际上暴露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面临的三大无解困境:

第一,清洁能源转型与贸易保护政策的根本矛盾。

一方面美国大喊要加速清洁能源转型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却通过高额关税切断全球供应链。

这种自相矛盾的政策,就像一个人一边呼吁健康生活,一边却放火烧掉健身房一样荒唐。

第二,试图用关税切断全球产业链的做法注定失败。

在全球化时代,产业链已经高度融合,美国想通过关税压力迫使东南亚国家与中国"脱钩"的计划完全破产。

事实上,中越联合巡逻、中柬基建合作仍在稳步推进,东南亚国家拒绝"选边站队"。



第三,"制造业回流"的愿望与残酷现实的巨大差距。

尽管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提供大量补贴,但本土产能提升远低于预期。

高成本、人才短缺以及供应链不完整,都成为美国光伏制造业发展的顽固障碍。

这些困境清晰地表明,美国的关税保护主义不仅无法实现预期目标,反而适得其反,损害了自身经济利益和国际形象。

这就像一个人为了防止别人偷苹果,直接把整个果园烧光一样愚蠢。



«——【·中国光伏企业,早就做好了准备·】——»

面对美国的高筑关税墙,中国光伏企业并非措手不及。

事实上,这场"围猎"早在十年前就已开始,中国企业也早已布好了全球化的"棋局"。

早在美国第一次发起"双反"调查时,隆基、晶科、天合等龙头企业就开始在东南亚建厂,构建起"中国技术+东南亚产能"的全球供应网络。

到2024年,仅柬埔寨一国就吸引了中国光伏投资超150亿美元,越南和马来西亚的工厂更是覆盖了从硅片到电池再到组件的全产业链。

当美国把关税大棒挥向东南亚四国时,中国企业立刻调整战略,向印尼、老挝等未受制裁国家转移产能。



彭博社数据清晰地显示:被制裁四国的出口量骤减,而老挝、印尼的太阳能出货量却暴涨。

有些企业甚至采取了更激进的策略——直接在美国建厂!例如阿特斯阳光电力投资2.5亿美元在德克萨斯州建设年产5吉瓦的光伏组件工厂,创造约1500个就业岗位。

这招"将计就计",直接从内部瓦解了美国的关税壁垒。

通过这种灵活多变的全球化战略,中国光伏企业成功将对美出口依赖降至0.5%,同时大力开拓欧洲、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

就像武侠小说里的"四两拨千斤",让美国的关税大棒如同打在棉花上,徒有声势却收效甚微。



从最初的"世界光伏代工厂",到如今的全球领跑者,中国企业经历了无数挑战,却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发展势头。

面对美国的贸易打压,中国光伏企业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积极拓展全球市场,加速技术创新,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华丽转身。

如今,中国光伏产品已经遍布全球各个角落,从非洲偏远村庄的小型发电站,到中东大型光伏发电园区,再到欧洲千家万户的屋顶光伏系统,无不闪耀着中国技术的光芒。



中国光伏企业的成功,靠的不是政府关税保护,而是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开放合作。

目前,中国企业正在积极推动更高效率的电池技术、更智能的光伏系统以及更环保的制造工艺,引领全球光伏技术走向新高度。

在未来,中国光伏产业将继续坚持开放合作的态度,与全球伙伴共同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税高达3521%,美国大棒挥向东南亚,想遏制中国却反遭自家人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