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最终取代了谁?
作者:微信文章(今天不谈AI技术,仅分享个人观点。)
AI大模型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迅猛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技术部门与业务部门会否互相转化?互相取代?
从云计算到大数据到AI大模型,每一次技术革新都催生出一大堆工具,工具从底层到应用层演进,易用性逐渐加强。数据分析,不再是IT部门主导,而是业务部门自主开展。0代码的大模型agent开发平台,也大大降低了开发应用的门槛。业务部门完全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创建智能体。从这个角度看,技术部门逐渐被业务部门取代。
反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发展,人工智能的算法对模型训练者的业务要求在持续降低。早期的机器学习算法依赖特征工程,必须熟悉数据特性才能保证特征的质量。现在从NLP的token到图像的像素,数据的预处理基本与业务无关,把最需要经验的特征提取工作交给了机器。依托于大数据平台的处理能力,数据的收集也不需要很精细,机器能从巨量的数据中提取到有用的信息。经验丰富的人类专家判断很可能不如新训练的模型。从这个角度看,业务部门逐渐被技术部门取代。
当新技术兴起时,各个企业总是争先恐后的购置机器、部署平台、创建应用。技术能否推动业务发展,还得看业务部门是否使用。如果新工具提升效率显著,原来十个人干的活,在工具的加持下,一个人就能完成,业务部门就需要扩大业务规模或寻找新业务,以维持部门的人数。如果新工具为业务部门提供了自定义工具的平台,业务部门提交给技术部门的需求数量大幅降低,技术部门就需要探寻新的技术以维持部门的人数。所以,在一个市场趋近饱和的行业,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都没有动力去应用新技术,最迫切要用AI取代人力的是老板、是资本家。为了把人力节省出来,他会不计代价去挖AI人才或培养AI人才。AI人才设法把能替换的自然人都替换掉,公司创建出客服机器人,培训机器人,营销机器人,报表机器人,提示词编写机器人,分析错误Log和生成运维指令的运维机器人……待AI人才用AI节省了99%的人力后,他自己也没有存在的意义了。老板恨不得全公司只有他一个人需要发工资。
失业的员工为了支撑日常生活,只能削减消费、节省开支。老板的产品只有老板买得起。对于可替代性高的商品,老板节省了人力,商品卖不出去,最终也得破产。
综上所述,在没有新的需求诞生前,技术部门与业务部门,不是谁取代谁的关系,而是双双消亡。人类现在面对的,不是AI能替代多少工作、节省多少成本,而是他能为我们创造哪些当前人力不能创造的东西。只要LLM的训练语料还在使用人类生成的语料,它就很难突破人类的思维。比如,它没有创造出新的药物减少病痛、延长人类寿命,它没有增加粮食的产量、满足更多人的温饱,它没有发明出汽车、空调等新物种提升人类舒适感。它号称5分钟写一份PPT,30分钟整理一份行业报告,但它不但没把人类的5天工作制减少到4天,还把很多依靠经验的工作饭碗给抢了。人形机器人的兴起,让体力工作者也面临失业危机。汽车替代马车,空调替代风扇,别的新技术,都是替代旧的商品,AI大模型的训练方向却是替代人类。
当普通人失业后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时,他们选择不生育子女,用手头上的钱好好过完下半生,也许还会卖掉一线城市的房子,回到小城镇养老。随着人类基数逐渐减少,是否有一天,宇宙25号实验会应验到人类群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