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总统下令:立刻退出一带一路,协议全部作废!中方4字回应
作者:微信文章2025年2月7日,巴拿马总统府内一场持续三小时的内阁会议,最终将中巴关系推向了战略转折点。当穆利诺总统在镜头前宣读终止“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的声明时,这个曾被视作中拉合作典范的国度,正经历着自1999年收回运河主权以来最剧烈的外交震荡。八年前那场改变国运的握手,此刻在运河粼粼波光中折射出复杂的地缘政治光谱。
2017年6月,当巴拿马成为西半球首个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时,这个横跨两大洋的中美洲国家正站在历史机遇的十字路口。中国资本的注入如同热带雨林的季风,催生出惊人的经济变革:科隆自贸区的集装箱码头在中企主导下完成智能化改造,2023年吞吐量突破620万标箱的数字背后,是中美贸易链上18%的货物流转在此完成中转;巴拿马运河管理局的账本显示,中国船队支付的“过路费”已占运河年收入的14%,这个比例较八年前增长了三倍。更令世人瞩目的是华为团队在热带丛林中创造的奇迹——他们用18个月搭建的5G网络覆盖了85%的人口,让这个面积仅7.5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在数字经济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但真正改写游戏规则的,是中国基建力量对巴拿马战略通道的深度赋能。中企参与扩建的科隆港,使这个加勒比海枢纽的转运能力提升120%,直接带动运河西岸物流园区就业增长40%。当美国海岸警卫队巡逻舰在2024年监测到中国科考船“实验6号”出现在运河口时,五角大楼的危机意识被瞬间点燃——这份焦虑背后,是中国投资已悄然覆盖运河周边73%物流节点的残酷现实。
华盛顿的警觉在2024年3月演变为具体行动。国会通过的《美洲经济繁荣法案》以120亿美元基建援助为诱饵,在拉美国家间构筑起隐形的“对华合作禁区”。但真正撬动巴拿马决策天平的,是2025年初那场精心设计的军事外交组合拳:南方司令部司令劳拉·理查森上将突访巴拿马城时,在运河管理局总部展示的卫星图像,将中国科考船的正常作业描绘成“战略威胁”;白宫随后抛出的“免签证计划”橄榄枝,与穆利诺签署退约声明的时间差仅72小时,这种节奏把控让人想起2019年厄瓜多尔撕毁中石油协议前的相似剧本。
这场变局对“一带一路”的冲击远未结束。在秘鲁钱凯港、阿根廷基塞水电站等项目中,美国已启动“替代性融资”计划,试图复制巴拿马模式。但现实往往比剧本更具戏剧性:当巴拿马民众走上街头抗议政府“出卖国家利益”时,民调显示63%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投资带来的就业远比美国承诺更实在”。更深层的悖论在于,美国推动的“近岸外包”战略正遭遇供应链重构的挑战——2024年墨西哥对美出口中,中国中间品占比已达38%,当巴拿马运河的“中国元素”被刻意剥离时,整个美洲供应链都将面临重构阵痛。
站在2025年的时空坐标回望,运河两岸的博弈折射出新兴市场国家在大国博弈中的两难困境。穆利诺政府在运河管理局总部悬挂的巨幅地图上,中国投资项目与美国军事基地的标记形成奇妙对位,这种空间叙事本身即是地缘政治的隐喻。当美国试图用“安全威胁”的叙事框架重构拉美秩序时,中国通过基建投资编织的经济网络已在悄然改变游戏规则。这场始于运河的博弈,或许正预示着全球地缘经济新范式的到来——在美元霸权与“一带一路”倡议的角力中,像巴拿马这样的战略通道国家,终将成为检验两种发展模式竞争力的终极考场。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素材来源:中华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