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 法律人AI素养工作坊之二:生成式AI如何助力法学教育
作者:微信文章近日,法学院邀请知名AI法律人,北京海润天睿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斌律师为法学院师生开办了一期以“生成式AI如何助力法学教育”为主题的别开生面的工作坊。这也是法学院法律人AI素养系列工作坊的第二场。工作坊由法学院副院长、科技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苗鸣宇副教授主持。来自我校多个学院的师生参加了工作坊。
作为刑法学博士、刑诉法博士后,李斌律师有着深厚的法学素养,著有《精细化量刑辩护指南》《公诉标准研究》等十余部专著,在《法学杂志》《刑事法研究》《国家检察学院学报》等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她还有丰富的法律实践经验,曾在北京市两级检察机关担任检察官,获“优秀公诉人”“十佳调研能手”等荣誉称号,并在天同律师事务所等知名律所工作,在刑事争议解决和刑事合规等业务领域有丰富经验。同时,她又有多年法律科技产品研发主持经验,曾在无讼、国双、平安等多家单位负责法律科技产品研发;以及丰富的法律AI使用经验,是“legal观察”公众号主笔以及“李斌说法”视频号主理人。
在工作坊的上半部分,李斌律师向师生们介绍了AI以及生成式AI在法律领域应用的基本情况、特点与挑战。她指出AI在法律领域的常见具体应用场景包括信息检索、法律检索、案例分析、法律文书写作等。AI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和处理大量法律信息,提高法律工作的效率。AI在法律领域的应用需要遵循学术规范,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生成式AI具有强大的语言生成能力,可以生成高质量的文本。但生成式AI在法律领域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人工进行验证和调整。生成式AI可能会产生法律风险,需要法律人保持警惕。她还向师生们介绍了AI在法学教育中的可能应用场景,例如,AI可以用于法学教育的案例分析、法律文书写作和知识传授;AI技术可以帮助开展个性化学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她还特别强调,在法学教育中应用AI工具时,需要格外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职业素养。她还向师生们介绍了当前法律业务实践中AI技术的应用现状,并向师生们介绍和对比了常见的AI工具与平台的特点与各自优势。
经过李斌律师的讲解、介绍和演示之后,在工作坊的下半部分,现场同学分组进行各自的“法律智能体1.0版本”的构思、搭建和运行实操。各组结合法学与AI的跨界组合,发挥奇思妙想,展开激烈PK。在小组汇报环节,李斌律师对大家的出色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各组的创意、实践给出了中肯的点评和回应,并指明了今后产品升级的努力和完善方向。经过各小组思路汇报,产品实操演示和现场投票环节,产生了本次工作坊的三只优胜队伍,分获奖杯。
本次AI工作坊,使得法学院师生们对于AI在法律领域的应用,以及法律领域专用AI工具和平台等都有了更加深入的直观了解,为更好地适应AI时代的到来打下了良好基础。
今后,法学院还将在AI对传统法律业务的改造与挑战,以及法律从业者应如何主动适应AI时代,AI对法学教育的助力与挑战等话题展开更多探讨、研究和实践。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
编辑 | 熊志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