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公司的"五宗罪"
作者:微信文章人工智能(AI)随着2022年生成式AI的热潮迅速成为全球焦点,正在颠覆着经济、法律、文化和社会的方方面面。
然而,AI公司光鲜背后却隐藏着五宗“罪恶”,威胁隐私、信任和未来…………
贪婪:掠夺你的数据
AI公司贪婪地通过网络抓取训练模型,吞噬你的数字足迹,这几乎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OpenAI因非法处理个人数据被意大利当局罚款1500万欧元,凸显其未经同意抓取用户信息的行径。你在社交媒体发布的照片、留言,可能已被GPT或LLaMA“消化“,随时面临泄露。用户与AI交互的输入默认用于训练,欧洲数据保护委员会(EDPB)调查显示ChatGPT缺乏合法数据处理依据。
可以说AI的每一次进步,都有你数据的一份功劳(尽管你可能没有事先同意)。
傲慢:谎言泛滥成灾
AI公司傲慢地忽视生成式AI的“幻觉”缺陷。
根据 2023 年 11 月 Vectara 发布的大型语言模型(LLM)幻觉率排行榜,GPT-4 在幻觉控制方面表现最佳,幻觉率仅为3%;Google PaLM Chat的幻觉率最高,达到 27.2%。(也许这个数据也是幻觉)
在每日亿万次交互中,虚假信息如病毒扩散。ChatGPT曾错误指控一名挪威用户为凶手,名誉毁于瞬间。
懒惰:漠视未知风险
AI的学习力和适应性可能引发灾难,但一些AI公司漠视风险,拒绝对安全和伦理方面的足额投入。
2023-2024年,CharacterAI因AI伴侣系统导致两起自杀事件被起诉,暴露出安全防护的缺失。
全球“AI安全”实验室努力有限,Google、Microsoft、OpenAI相继裁撤AI伦理团队,让“黑盒”风险无人问津。
嫉妒:破坏互联网生态
用AI生成的文本、视频、深度伪造,淹没了互联网。
作家和艺术家起诉OpenAI和微软,控诉其未经授权使用版权作品训练模型;加拿大CanLII诉讼揭露AI公司非法批量下载数据;AI使盗版、不正当竞争加剧。
信息真实性断崖式下跌,侵犯知识产权的行径变身为“合理使用”,知识创作者的生计面临巨大威胁,互联网成“AI垃圾”堆场。
暴怒:扩大社会鸿沟
AI公司对社会不平等的暴怒视而不见。
AI正在重塑各行各业,尤其是部分低端岗位、知识工作者。但“AI素养“的鸿沟正在扩大,部分弱势群体、缺乏资源的人群正在被抛弃或边缘化。AI公司宣称“负责任”,却拒不推动AI意识普及。
当AI成为生存和商业的必需,谁将是受益者?谁将会被抛弃?
行动起来
AI时代,也许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贪婪、野蛮、拒不负责的AI公司的罪行正侵蚀着信任和未来。行业巨变、收入差距扩大、社会阶层撕裂,人类的尊严、隐私、自由、智慧、美德……都将面临威胁,不仅来自AI入侵,也可能来自掌握AI的人类同伴。
行动起来!科技向善,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取决于我们的具体行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