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周揭秘AI黑科技】AI与艺术的无限可能!
作者:微信文章艺术无处不在。我们透过悠扬的旋律、精彩的竞技、美丽的画卷,感知美、接触美、领悟美、创造美。随着AI技术逐渐融入日常生活,它正在为我们的艺术体验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01.当艺术遇到AI
美术学院开设《算法美学: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与设计哲思》《AI视觉与创意应用:开启创意新视界》《艺术大脑+AI助手:下一代设计师的创作方程式》等主题课程,深入探讨AI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李嘉琪同学:
AI技术与设计思路课程激发了思考。设计不只是视觉,更是情感和思想的表达。人类设计师的生活经验赋予作品独特魅力,这是AI无法替代的。要合理运用AI工具,但也要保持对艺术的追求。
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以“AI时代,艺术何为?”为主题,集中展示了漆画、岩彩、国画、油画、综合材料绘画等大类毕业作品。从思路到运用,从技术到艺术,学生们将人工智能和算法美学结合,探索出一条全新的艺术创作、展示之路。
曾娜同学:
孙老师对会展的每一幅画作都进行了详尽的评述,在她的讲解之后,我对会展中的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次作品展示让我深刻认识到材料在艺术创作中的关键作用,不仅需要扎实的技巧作为基础,更需要通过材料来传达深邃的情感内涵。
传播学院开设了《AI重构下的声音经济前沿与创作边界突破》《生成式人工智能短视频制作与应用》以及《生成式虚拟人的设计与驱动》等课程。在探索专业领域中“AI无法替代的元素”这一核心问题的同时,从专业技能、审美理念和传播策略三个方面,展示AI时代中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激励学生勇敢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所带来的新挑战、抓住新机遇。
王玥淇同学:
在AI时代,我们应把AI当作共创伙伴,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未来投身声音产业与传播行业做好充分准备 。
传播学院“海峡传播·菁英创作营”共邀请了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厦门广播电视集团等媒体的9位业界资深导师,围绕海峡传播视角下短视频选题与制作、文案与包装、创意与剪辑等传播实务问题展开专题培训。《如何运用三幕式剧作法制作短视频》《短视频作品如何“出圈”?》《论后期剪辑和前期导演的互动》等课程结合时代热点和专业技术发展,受到了学生的喜爱。
02.当艺术走进校园
艺术渗透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音乐到美术,从体育到传播,美的力量正在不断焕发生机。
传播学院开设《强国的语言与语言强国——国测员带你走进普通话水平测试》课程,深入探讨语言之美。欧阳丹娜老师总结自身教学经历,分享福建地区普通话教学常见问题和地区易错读音词组,有针对性地带领在场同学练习科学发声要领,感悟语言背后的韵律之美。
音乐学院开展《音乐戏剧创作谈》主题讲座,金钟畅想音乐会、独唱音乐会、专业艺术展演等活动,在讲座中探索音乐的创意构想,在活动中感受音乐的振奋力量。
王书琪同学:
“优秀的音乐戏剧作品就像精密运作的钟表,每个齿轮都严丝合缝,却又充满艺术的灵动之美”。
美术学院推出了《扎染技艺沉浸校园》《东方美学与花道艺术》等体验课程,在教师们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深入体验了扎染和花道艺术的精髓,从理论学习到实际操作,创作出独具匠心的艺术作品,深刻感受到了东方美学的震撼魅力。
何丽音同学:
这堂课既是工艺教学,更是一部立体的人文通识读本。
邓琰同学:
这门课教会我的,是在浮躁时代里,如何以东方美学的眼光,去发现平凡生活中的诗意与永恒。
体育科学学院开展《篮球比赛视频技术分析与鉴赏》《乒乓球趣味游戏》《花样跳绳美学特征与运动体验》等课程,通过视频回放、技术解析、实地训练等方式,让学生们发现运动之美,理解每一个动作、姿势背后的力学与美学,感受体育精神的深刻含义。
个性化培养周的AI与艺术的启迪课程虽已结束,但希望你能带着好奇去探索,获得生活中更多的关于“美”的体验。
END
出品|福建师范大学教务处
编辑|教务处微信工作室 郑汶怡
校对|教务处微信工作室 王雅婷
责编|张帆(师)
审核|温志嵩(师)、李守中(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