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科技 发表于 2025-4-9 11:37

AI赋能 研教共生——德阳市举办小学语文“AI赋能学科校本研修”培训

作者:微信文章




蔼蔼美周宅,樱繁春日斜。





为深入探索人工智能(AI)与小学语文教学、教研的融合路径,提升我市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研能力。2025年4月8日,德阳市小学语文“AI赋能学科校本研修”培训活动在德阳市东汽小学顺利举行,来自各区(市、县)小学语文教研员与全市各小学的学科管理干部、教研组长共300余人参加培训。


市教科所小学语文教研员谢长林老师作了《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范式解读》的讲座。谢老师基于对“双基时代”到“核心素养”时代,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缺乏课程意识”“教研主题不明”“备课流于形式”等问题分析阐明了“单元整体教学”的必要性及其价值。之后结合具体案例向老师们阐明了单元文本解读、单元教学设计、单元作业设计、单元评价设计等的操作范式,使与会教师对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


德阳市东汽小学敬珍珍老师作了《以文化引领发展,以教研赋能成长》的分享,从学校、教研组、教师个人三个层面介绍教研文化建设。详细介绍了德阳市东汽小学以 “紫荆花教育” 为主题文化,建构 “134” 紫荆教师发展模式;构建层级教研组织,明确职责分工,营造开放共享的教研氛围;借力专家讲学、名师工作室等高位资源;立足课堂,推行预学、导学、研学、拓学的教学模式;发挥头雁名校引领作用,推动集团教研共建共生;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内生动力。


什邡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李雪莲老师的专题发言《深耕专业,育见未来——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实践与思考》,围绕“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展开,结合于永正、薛法根、王崧舟、窦桂梅等教育名家的理念与实践, 强调教师专业成长需经历新手期(模仿)、成长期(形成特色)、成熟期(提炼主张)三阶段,呼吁以 “下笨功夫、问真问题、守护诗意、滚雪球式成长” 为行动路径,深耕专业,实现育人与自我提升的双向发展。


绵竹市天河小学余维蓉以《从“独行”到“共生”》为题分享了自己参加集团校备课的具体做法和经验,强调了集团校备课的指向性和目标意识;同时,希望集团学校要重视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落实好集体备课的评价与反馈,将集体备课的智慧与个性化教学做到精准融合,推动跨学科合作的深度融合。


德阳市罗江区略坪镇小学校周彦君老师的分享《阶梯式成长,生态化发展——小学语文教师梯队建设的校本实践与区域探索专题分享》从县域面临的问题、教师队伍建设、奖励机制等方面介绍了小学语文教师梯度建设的罗江经验。


德阳巴川学校陈芳艳校长的专题发言《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通过《悦读巴川》《我是小能手》《天子湖畔》三个案例,介绍了德阳巴川学校是如何以语文校本课程为核心支点,通过特色课程设计打破传统教育局限,以课程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根基,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推动教育创新。


中江县龙台小学李启立校长的专题发言《以科研课题为引擎,驱动学科建设新篇章——中江县汉字书写省级科研课题助推小学语文学科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从课题研究背景与选题设计、研究框架与实施路径、多维度实践、立体化成效等方面介绍了中江县通过省级课题引领,构建的 “科研——教学——活动——评价” 一体化汉字书写教育体系,实现了文化浸润、教师成长、学生发展的多重目标。在持续深化课题成果转化的过程中,以研促教,为县域小学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德阳市华山路学校蒲正莉副校长的专题发言《以 “共研” 之力,铸 “共生” 之美 —— 龙头学校引领集团校本教研的路径探索》,介绍了德阳市华山路学校教育集团通过理念引领、机制创新、工程驱动和实践深耕,构建了“共研共生”的校本教研生态,为集团化办学背景下的教师发展与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本次德阳市小学语文“AI赋能学科校本研修”培训为参培教师带来了理念与情怀的升华。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对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不断优化、创新学科校本研修方式,培养一支教学理念新、专业素养强的小学语文教师队伍,为德阳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END-



来 源:基教室编 辑:谢长林审 核:李   东
监 制:李   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赋能 研教共生——德阳市举办小学语文“AI赋能学科校本研修”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