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免费 发表于 2025-4-9 01:08

AI说法

作者:微信文章
两年前,我参加过一个佛教活动,期间就听到有学者针对人工智能讲经说法,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不难看出,他并不排斥和反对,而且认为AI说法是大势所趋。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如今,AI已经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可以写论文、写发言稿、写会议记录,可以做图、做表、做PTT……朋友甚至说他现在70%的工作,都是由AI辅助完成的。如此看来,AI讲经说法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因为不论是三藏十二部经典,还是历代祖师语录、禅宗公案,它都能存储系统,当有人提问时,就可以通过检索关键词,引经据典,不费吹灰之力。我也曾试着提问AI关于开悟见性的问题,可得到的回答冗长且突不出重点,而这也正是AI说法最大的bug。

我们之所以学佛、修行,终极目标就是要像佛陀一样明心见性。佛陀是上根大器之人,他夜睹明星的刹那,便悟道了宇宙间的真实相。可对于根器没那么利的普通人来说,往往需要明眼善知识的引导。明眼善知识不是广义上的出家人、修行人,而是“过来人”,也就是已经开悟之人。因为他们讲的法是自性的流露、是站在“绝对”的、出世间的层面,而不是妄想心的揣测,并且,他们能够一眼看到修行人的问题所在,从而“因病与药”。

这里分享一个公案:鸟窠禅师身边有一位名叫会通的侍者,跟随他已经十多年了。一天,会通忽然和鸟巢禅师告辞:“师父,我跟着您这么多年,什么都没学到,我想去别的地方学习五味禅。”“不会啊,我每天都在开示啊!”鸟窠禅师说。“可我从没听过您有教什么佛法。”会通感到十分纳闷儿。“每天你拿饭来,我就吃;拿水来,我就喝;拿衣服来,我就穿……我这不是都在告诉你吗?”会通听后,依然一头雾水,坚持要离开。于是,鸟巢禅师又说:“在你离开前,我还要告诉你,讲佛法嘛,我这里还有一些。”说着,便从衣服上拈起一根布毛,吹了出去。会通见此,当下大悟,原来这个就是了!

我们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禅机,但是自己却不知道,这时就需要明眼善知识“因时制宜、有的放矢”的指点迷津。正如会通把禅想得过于玄妙和深奥,不能体会到鸟巢禅师“饥来吃饭困来眠”其实是在演说真实法。而禅师却知道会通的根器和进度,用“吹布毛”这一因缘的刺激,让他顿见本性。其实,在禅宗中,此类公案不胜枚举,德山棒、临济喝、云门饼、赵州茶、南泉斩猫、归宗杀蛇……禅师们从来不拘泥于形式,而是用自己的大智慧,以最恰如其分的方式,启后人明心见性。

再反观AI,它与开悟根本扯不上关系,它能做的仅仅是机器学习、语义提取、信息整合输出等。我们确实可以借助它来学习佛教的名词、知识、艺术、历史,但想通过它开悟见性,就未免是天方夜谭了。当然,也不排除会有大约0.00000001%的个例——那个“有缘人”。就像有位禅师是在读经时开悟的,那么经书是他见性的缘;还有位禅师是听到梧桐树叶子掉落开悟的,那么梧桐叶是他见性的缘……助缘是AI的人,自然会借由AI的刺激而开悟。总之,开悟的过程是千奇百怪的,每个人都各不相同,无需执着,保持着一颗想要见性的心,好好生活,这才是王道。

作为一个修行人,我们要想有所成就,并没有捷径可寻。首先,要有坚定的信心和永不退转的决心,不能逆境时一个样,顺境时又变另一个样。其次,就是去找到生命中的明眼善知识,在他的指导下,朝着正确的方向勇猛精进,最终“拨云见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