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与失业潮悖论
作者:微信文章【前言】
马斯克曾在一次采访中说,未来人类不需要工作,每个人有普遍的高收入,我们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创新和娱乐中,追求个人的兴趣和梦想。工作将不再是一种束缚,而是一种享受,一种表达自我、实现价值的方式。
一些新兴言论基于作家赫拉利的观点,认为以往的科技革新仅仅是取代了体力劳动,使我们能够逐步摆脱苦力工作,进入信息化社会,从事脑力劳动,可AI与以往技术革命不同,能够代替脑力劳动,使得普通人在就业上全方位失去优势,得出人们将大面积永久失业的结论,出现所谓的“无用阶级”,这给很多人带来了失业焦虑。
一个是科技领袖,一个是著名作家。这些“权威”专家的观点,让很多人深信不疑,在历史上每次技术革新之际都占领了舆论高地,但随后又无一不被现实社会的发展淹没。
【历史与现状】
在人类历史上,每次科技领域的重要变革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引发了广泛的失业焦虑。然而,最终这些变革都催生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例如,两次工业革命和计算机革命期间,都曾出现过大量类似的言论,其中有三位学者的观点最为广为人知:
卡尔·马克思(Karl Marx)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资本论》作者。
•认为资本主义利用技术进步剥削工人,削减工资,并最终制造大量“产业后备军”(即长期失业人口)。
•预测机器将不断取代工人,导致工人阶级贫困加剧。
以自媒体的“吃“文化为例:对于伟大的马克思而言,或许很难想象,在当今社会,没有特殊技能的普通人也能够通过“吃”这种简单的形式制作节目,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同时获得可观的收入。如今,人们借助自媒体平台,通过网络直播或自制视频,在“吃”这一领域不断探索创新。各大平台上,美食探店、烹饪教学、吃播、美食测评、野外生存等节目类型层出不穷。其中,形式最为简单的吃播更是不断垂直细分,衍生出多种风格:大胃王挑战(巨量食物、速食比赛)、日常吃播(随意用餐、聊天互动)、高颜值吃播(主打视觉享受)、奇葩食物挑战(昆虫、极辣、发酵食品)、安静吃播(ASMR,无声或咀嚼音效)等等。这种多元化的发展不仅丰富了内容形式,更带动了广泛的产业链条,包括平台付费、广告、电商、餐饮及物流配送等,创造了全球近千亿美元的经济价值。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
英国经济学家,现代宏观经济学奠基人。
•在1930年的论文《我们的孙辈经济前景》中,他预测技术进步可能导致“技术性失业”,即机器取代人力,但经济无法及时吸收失业人口。
•但他也认为,在长远来看,社会可能会适应,并通过缩短工作时间来解决问题。
凯恩斯低估了人类的消费需求,同时也忽视了人与人之间以及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压力。技术进步不仅没有减少工作量,反而催生了更多复杂且高认知负荷的职业。这些高强度的工作对劳动者的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意味着人们需要在校园中投入更多时间进行学习。如今,重复性、低技能的工作正逐渐减少,且难以带来可观的收入。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这一趋势将更加显著,未来的劳动力市场将更加注重高技能和创造性工作。以上文提到的吃播为例,随着自媒体对“吃”文化的不断拓展延伸,如今,缺乏特色、内容同质化的普通吃播已难以吸引足够的粉丝关注,收入变现的途径也愈加狭窄。
托马斯·马尔萨斯(Thomas Malthus)
英国经济学家,著名的《人口论》作者。
•认为工业化和人口增长会导致大量劳动力过剩,最终造成失业和贫困。
•提出工资铁律(Iron Law of Wages),认为工人的工资将长期维持在最低水平,因而难以适应机器化生产的冲击。)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认为人口增长遵循几何级数,而资源(特别是粮食)增长只能遵循算术级数,因此如果没有限制,人口增长将超出资源承载能力,导致饥荒、战争、疾病等“自然调节”机制介入,从而限制人口。其理论使西方世界政府减少对贫困人口的帮助,为殖民主义提供了理论支持,成为帝国主义扩张的借口,其理论与现实发展偏差过大,如今已被时代淘汰。
此外,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也曾提出,人工智能可能带来包括失业等众多潜在威胁,并对此表示担忧。尽管如此,他依然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相信AI的潜在收益是巨大的。
当我们重新审视本文开篇以来关于人工智能发展可能引发失业潮的相关言论时,似乎可以发现一些共通之处。
他们的理论或是基于存量市场,而不是增量市场,或是基于人们的物质欲和精神欲是有限的,低估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人类的消费潜能,而经济发展的本质是通过有限的资源满足人类无限的需求。
在现实经济体系中,就业是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缺乏就业支撑的后果是灾难性的。这意味着需求端崩溃,企业无法通过售出商品获利,从而导致整个经济系统崩溃,那么AI本来是用来提高生产效率的工具,人类岂不是把自己的路走死了。
于是,专家们提出了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简称UBI的方案。
UBI最早由荷兰经济学家菲利普·范·帕里斯(Philippe Van Parijs)提出,在1986年的学术论文中,他首次使用“Universal Basic Income”这个术语,并在后来的研究和著作中进一步完善了这一概念,旨在为人们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这一设想的核心是,当人工智能取代大部分工作岗位后,人们可以在维持温饱的基础上,自由选择是否继续工作,或是通过进一步学习重新规划职业方向。
这一设想目前由前美国总统候选人安德鲁·杨(Andrew Yang) 、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脸书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及OpenAI创始人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等人继续推动。
从本质上讲,这是国家财政在回收部分社会资源后,进行的一种平均分配机制,我们将在文章后面资源错配的章节,进一步讨论。
大规模的失业可能引发社会动荡,阻碍经济发展并威胁社会稳定。无论是从国家整体利益还是个人生存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现象都不容长期存在。
未来社会将是极其复杂且多元的,所有人都会受到所处时代的认知局限,不可能看到全貌。但我相信,看完本文,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的职业认知角度出发,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随着AI的快速迭代,虽然大部分人仍会逐步脱离原有岗位,但也会随之催生更多就业机会,从而形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闭环。在全球经济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如果不这样,就会被其他国家远远甩在后面。
那么问题就变成,新生的海量就业,从哪来呢?我们从基本的经济学原理说起。
【经济发展与内卷】
我们用一个小村子举例,就叫龙村吧。
龙村, 有张、王、李、赵四个家族。张家种棉花,王家种粮食、李家盖房,赵家养马,简单代表人们基本需求的衣食住行。村里一共4亩地,各家分到1亩地,表示有限资源平均分配。
龙村一开始非常穷,虽然把村子里的土地都用上了,由于地少人多没技术,全村人普遍吃不饱饭,干活儿也没力气。村长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得先让老王家先带头富起来,增加粮食产量,全村才能吃饱饭。
于是村长出钱、出力、托关系把王家最懂事儿的孩子小王送到城里当学徒学种植技术。
小王学成归来,果然让王家粮食产量增加一倍,并主动把粮食价格降低了一半,随后大家都能吃饱饭,全村人都有力气干活了,也各自增加了生产效率,接着村长又把其他家族子嗣陆续送到城里学习。
王家率先富了起来,购买了先进设备后,继续研究种植技术,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但是村里粮食消费已经饱和,剩下的就卖给附近村子。直到有一天附近村子也无法消耗过多粮食。
其他家族这时候也已经发展起来,让全村的衣食住行都能够得到基本保障,过上了小康生活。但也同样面临市场需求饱和的困扰。
四个家族的子嗣们各怀心思,都想为自己多谋取一些利益。小王率先想到了送货上门,短期内小王确实赚得更多了,但没过多久,大王、二王也都学会了送货上门。于是大王、二王和小王的收入又回到了一开始的水平。
随着张、王、李、赵四家都无法通过增加量产去提高收入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去内卷,这时虽然龙村的村民们觉得生活越来越方便了,但整个龙村也变得疲惫不堪,整体的幸福感并不像之前那样提升的那么明显,甚至觉得不如以前了。
于是小王决定,以后只用半亩地种粮食,另外半亩地,种植各种各样的水果蔬菜,此后,村民们能够吃到各式各样的美食。
其他家族纷纷效仿,龙村迅速富裕起来。
村民们很是感恩,络绎不绝地送各样物资给村长,把老李家的三架马车送给他,还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分别叫:消费马、投资马和出口马。村长用这三驾马车进一步推动龙村发展,形成正反馈。
这是一个经济健康发展的最简单的模型,理论上,这样下去,龙村一直会更好,村民们永远希望吃得更丰富,穿着更时尚,住的更宽敞,出行更舒适快捷。
我们借助这个简单的模型,做一些推论:
1:AI同样会使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商品价格也将随之大幅降低至同等水平。就像王家生产粮食,效率提高一倍,粮食也会逐步降低至原来一半。当然现实经济体系复杂得多,我们先这么简单理解。
2:“内卷”通常发生在存量经济,市场需求趋于饱和。
3:企业通过发现市场的潜在需求并创新产品,能够带来增量经济。就像小王一样,通过种植水果蔬菜,减少零和竞争,让经济继续发展。
4:人类对生活品质的提升和多元化的需求没有上限,是拉动经济发展的本质。
5:由于AI推动的自动化生产效率极高,即便像小王一样,成功开发出水果蔬菜的需求,也会迅速让市场饱和,新产品和新市场的迭代加速,基于物质需求的制造业市场,内卷现象会愈发严重和频繁。
重点:
人力资源也是资源的一种,尤其对于我国人口已经开始陷入负增长的国家而言,是有限资源。对于未来可能会被取代的从业者来说,就好比小王家在技术创新后,空余出来的那半亩土地。并不是这部分土地不再被需要了,而是意味着这部分土地将能够创造更多社会价值。率先洞察社会潜在需求并投入其中的人力资源,将创造更多的财富。
上文龙村的例子,有一些漏洞,我们这里做一些补充:
可能很多人看了上面的例子会有一些疑问:第一,对于王家来说,虽然粮食产量增加了一倍但价格也下跌了一半,那王家不是白忙活了?第二,虽然王家挖掘出龙村水果蔬菜的潜在需求,其他家族除了购买粮食之外,还需要用更多物资交换王家的新产品,岂不是新增的需求反而让其他家族更穷了?这是因为龙村里的例子里缺少了现实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钱庄(央行)。
首先,如果王家不主动降低粮食价格,通常粮食在市场需求达到饱和之前,价格不会立即下跌,同时财富迅速积累,粮食价格的下跌通常发生在存量市场经济去库存的同业竞争中。其次,其他家族效仿王家,用半亩土地完成原有产能的同时,用另外半亩土地新增的如亚麻、牛羊等的交易,钱庄将基于龙村的新增市场交易活动增发货币,满足新增的交易活动。当然,现实经济体系增发货币的考量因素复杂得多。
新增的能够产生交易的这些产能都属于增量市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将蛋糕变大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龙村的每个人都在变得越来越富有,这主要体现在龙村四个家族持有的货币以及生产出来还未售出的商品库存越来越多。
央行,在现实经济体系中的作用还有很多重要职能,我们这里不过多展开。
那么我们再看下一个例子。
【资源错配与经济危机】
龙村东边有个村,叫漂亮村,是方圆百里最富的村。由于村东西头都靠海,渔民也多,他们就琢磨着把渔民家里的网都缝一块,海里那么多鱼,不一下子都捞上来了么?那就叫互联网吧。村民们也觉得这个网好,短期暴利,把家里积蓄都投资给渔民们,也就没什么钱用来发展自己产业,坐等渔民把鱼捞上来分享收益。渔民们就没日没夜地缝啊缝啊,捞哇捞哇,直到有一天,渔民们合伙把渔网捞上来一看,傻眼了……鱼没了……全是泡沫!渔民们心想,以后村里人都没钱了,村长不得骂咱们那,渔民们赚的瓢满钵满后,就最先都跑了。
村里人都没钱了,村长也没啥好主意,那就发钱吧。
村长找村里钱庄商量后,向村民以极低利息大量贷款。于是通货膨胀、物价飞涨。钱庄通风险评估后认定,房贷是安全等级最高的借贷,就大力鼓励村民购房。村民们也看好房价继续上涨纷纷买房,推动房价进一步跳涨。房市的火爆,也推动了地产、家电、建材领域消费,进而推动各行各业消费,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漂亮村经济发展。房价的不断上涨让大家都觉得自己赚了钱,但是由于缺少必要的监管,直到有一天连没有工作和还贷能力的村民也纷纷买了房,认为自己也可以通过房价上涨来赚钱。房子需求趋于饱和,买房的人越来越少,卖房的人越来越多,于是房价开始暴跌,债务违约像雪崩一样席卷漂亮村。
我们这里再做一些总结:
1.漂亮村的这种投资行为这在经济学里称为资源错配,是指资本、劳动力、技术等没能有效配置到最具生产力的领域,或者过度投资,导致经济效率下降、风险积累甚至引发经济危机。
资源错配的反义词就是资源优配,本文开篇提到的UBI方案(全民基本收入)在我国也有很多倡导者,不论方案可行与否,既然是一定程度上的平均分配,它一定不是资源最优配置,并且在今天没有可实施性。以UBI方案的最低标准来看,我国14亿人口每人每月发放1000元人民币,对于没有收入的人群来说,仅能勉强维持温饱。然而,这一方案每年将导致16.8万亿的财政支出,我国现今每年的财政收入约为20万亿,即使排除未成年人和已领取养老金的老年人,财政压力依然巨大,难以负担。即便未来经济条件允许,这样的投入值得吗?随着AI技术的逐步成熟,通过数据分析优化社会福利体系,实现精准扶贫,或许是更为高效和可持续的选择。
2:资本的逐利属性在监管不足的情况下会造成过度投资的资源错配,进而引发经济危机。
3: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政策和资本驱动,但必须以社会供需关系的平衡为基础,否则过度投资最终将催生资产泡沫。
4:时代需求影响资本流向与研发方向,资源错配的产品会被市场淘汰。
即使是曾经改变世界的乔布斯,也曾推出过许多失败的产品,比如NeXT Computer、Lisa、G4 Cube等你可能从未听过的名字。这些产品或因设计理念过于超前、价格昂贵,或因过于注重外观而忽视用户体验,最终被市场淘汰。尽管乔布斯率先研发了图形操作界面,却未能抵挡住Windows对市场的占领。
电脑的普及得益于当时社会正步入信息化时代,市场迫切需要廉价且高效的产品来提升生产效率。而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逐渐成熟,市场才开始需要像iPhone这样注重品质提升的产品。乔布斯当年的设计理念并未消失,反而在今天得到了延续和发扬光大。
5:固守即将被淘汰岗位的人力资源,实质上也是一种资源错配。与自动化生产效率相比,人力生产的生产效率过低,这部分人的收入也变得越来越微薄。
【媒体娱乐业催生】
龙村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此时已成为现代化城镇,张王李赵四家也迅速扩张,逐渐成为龙镇的中流砥柱,解决了镇里绝大部分就业。人口多了,村长成为镇长,有事通知全体镇民时,也就不能再挨家挨户跑,需要建立广播站。
四家族子嗣们也都纷纷建立了自己的企业,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龙镇再次陷入内卷。
小王再次率先想到了好主意,找镇广播站合作为自己的企业宣传,在传媒资源垄断的情况下,他的商品自然迅速占领市场。随后大王、二王和其他家族也不甘落后,纷纷建立自己报刊、杂志、甚至到最后电视、网站等媒体。进而催生了大量就业,龙镇继续涌入媒体行业人才。有了媒体自然也就需要文娱体育等填充娱乐节目,总不能24小时播新闻吧?
在媒体收视率与四大家族的商品销量直接挂钩的前提下,各媒体竞争愈发激烈,想提升收视率就必须制作优质的影视、音乐、综艺、体育等节目。
于是龙镇的镇民们在参加工作之余,又能观看到各式各样的娱乐节目,生活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文体娱乐业人才纷纷涌入,龙镇人口急速扩张,经济飞速发展,直至成为上亿人口的龙国。
【新媒体业催生】
许多年以后,龙国经济繁荣,商品经济逐渐趋于饱和,再次陷入内卷,四大家族生产的海量商品,如果都想做广告,传统媒体的批量宣传模式,成本将会高到家族企业无法负担的地步,需要更加高效地,有针对性地提升宣传效率,满足国民日增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
于是,小王又有了新主意:他创建了一个名为C站的网站,鼓励有创意的国民以个人或小团队的形式制作低成本节目,并建立各自拥有相同爱好的粉丝群体。这样一来,大量小型媒体能够高效且有针对性地推广多元化的商品。
各大家族纷纷效仿,以远低于传统媒体的成本创建了自己的D站、E站、F站等平台。随着商品种类的丰富和海量网站的涌现,新媒体行业迅速崛起,不仅间接推动了娱乐业的繁荣,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为国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们从借由较为熟悉的媒体娱乐业的发展,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大家可以针对自己熟悉的行业领域展开思考。
1:媒体、娱乐业的催生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自媒体行业的发展,得益于商品市场的垂直化、多元化和同质化竞争。
2:企业出资委托媒体,通过广告的形式推广商品,媒体通过自制和外包制作节目的方式扩大宣传。本质上是企业在发现市场的娱乐消费需求后,将节目同商品一起,打包售卖给消费者。人们通过媒体以较为低廉的价格满足部分娱乐需求,而更加优质的精神消费如电影、3A游戏、书籍、唱片等以直接购买的方式获取。
3:未来,AI会进一步让制造业市场的商品更加丰富和廉价,而媒体娱乐业也将得到更好的物质支撑,自媒体从业者只要更少的粉丝受众就能维持生计。凯文·凯利在2008年提出的"1000个铁杆粉丝"理论指出:只要拥有1000名忠实粉丝,每位粉丝每年为你创造100美元的价值(通过购买专辑、订阅内容、课程付费或参与众筹等方式),你就能获得10万美元的年收入。值得一提的是,100美元这个数字恰好与当下YouTube频道会员的年费标准相当。
【底层逻辑】
当前的AI技术主要依赖于模式识别、数据训练和计算能力来执行任务。虽然显著提升了生产力,但AI仍然无法真正理解复杂概念、进行创造性思维或具备人类所拥有的通用智能。未来是否会出现真正的AGI(人工通用智能)甚至ASI(人工超级智能),目前学界尚无定论,实现这一愿景的道路依然漫长。
目前AI的技术变革与以往的科技变革并无本质区别,它同样作为一种工具,能够大幅提升生产效率。自从我们步入信息化社会以来,许多岗位已在不知不觉中淡出人们的视野,伴随落后技术的淘汰和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就业率并未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也在持续提升。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旧的需求被满足,而新的需求随之不断产生的过程。而经济发展的本质,正是通过有限的资源满足人类无限的需求。新的需求催生新的市场,新的市场带来新的职业和岗位。
无论未来是否会出现AGI甚至ASI,这一规律不会改变。
即便未来通用人工智能(AGI)发展至可替代现有大部分职业的水平,人类仍将在以下领域持续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1.AGI认知边界之外的创新领域
2.需要人类独特创造力的工作
3.涉及复杂情感交互的服务业
4.新兴科技衍生的全新职业类型
【结论】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未来就业报告2025》预测,到2030年全球劳动力市场将面临深刻的结构性变革。研究数据显示,受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影响,全球就业格局将呈现显著的双向变动:一方面将有9200万个传统岗位面临淘汰(占现有就业总量的8%),另一方面将新增1.7亿个就业岗位(相当于当前就业总量的14%),即最终将带来7%的净就业增长率,净增7800万个就业机会。
历史告诉我们,每一次科技变革不仅是生产力的跃升,更是财富分配格局的重塑。从蒸汽机带来的工业革命,到电力和计算机推动的信息时代,科技进步总会催生新的产业、创造新的职业。科技的浪潮不可阻挡,与其焦虑何时被技术取代,不如提前思考变革中的机遇。
每一次产业革命,都曾为普通人提供跃升阶层的黄金窗口。19世纪,工业革命让无数普通人从农村走向工厂,进入制造业,造就了一批新兴富裕阶层;20世纪,信息革命使软件工程师、金融分析师、互联网企业家崛起,创造了全球顶级富豪。而今天,AI技术正加速渗透各个行业,它不仅提高效率,还在重塑商业模式、重构劳动力市场,让我们站在了新一轮财富重分配的起点。
从人力资源的社会配置来看,人类经济发展有着清晰的轨迹:从第一产业(农业),到第二产业(工业制造),再向第三产业(服务业、信息业、娱乐业)不断迁移。如今,AI的技术变革正加速这一进程:重复性的制造业和部分传统服务业正在被AI和自动化替代,而那些能够利用AI、驾驭AI的人,正在成为未来社会的核心生产力。
那么,在这场AI变革中,哪些行业将迎来红利?哪些职业正在被重塑?普通人又该如何抓住机会,实现自己的跃迁?
如果本期点赞过1000,在将下一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