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来了,大学文科生真的只能进厂?
作者:微信文章最近在小红书刷到一个很热门的笔记,说:2025届毕业生求职现状是,985硕士在当客服,211本科在卖保险,双非毕业生在问'电子厂还招不招。
这种略带黑色幽默的自嘲,折射出当下就业市场的残酷现实。
抛了经济增量的原因不说了,"AI万能论"也对就业市场产生冲击。前几天某个快消大品牌HR总监私下就和我说,本身各部门都是有增员需求的,但领导觉得AI可以在原有的人员上提效,只要用上AI,一个人可以顶两个人用,就要求我们必须与用人部门沟通减掉用人需求。
确实,有不少企业开始存在"AI幻觉"。
但企业始终需要回归理性的。就拿文案创作领域来讲,AI生成的初稿实际上只能节省30%左右的时间,真正决定内容分发质量的,还是得依靠人力的创意加工。
当年日本7-11的AI订货系统曾因过度依赖智能化,导致部分门店商品同质化,销量下滑严重。后来不得不引入"地域采购员"岗位,由人力去根据社区文化调整商品结构,最终使滞销率下降19%。
当然,对于文科生来说,也确实需要主动构建"AI+X"的能力模型。毕竟,真正不可替代的,从来不是某个专业,而是持续进化的能力。
当其他人在讨论"文科生要不要进厂"时,那些正在构建"AI+人文"复合能力的人,早已悄悄站上了新赛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