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写‘完全用gnu/linux工作’的孩子退学了
最近老听说清华一个博士生退学,没想到是他http://learn.tsinghua.edu.cn/homepage/2001315450/ 呵呵,一口气看完了.这位似乎很理想主义呢.
看了照片,他居然显得比俺年轻多了,5555555.人比人哦~~~~ 今天中央电视台和我们这儿的晚报,都报道了这件事。 有一些人总是与凡人凡事格格不入,或许我们可以称他们为天才,其实我们并没有资格评价别人。为所有天才所受的摧残和他们内心的痛苦而悲哀。或许天才根本不是哪一门学科如何如何,他们是对社会和人们生活,进步,发展的价值体系和进化模式的根本性质疑的集中体现。为所有天才祝福,也为所有同样痛苦并探索着的非天才祝福。。。。。。
在知道王垠之前我也知道TeX,但我是在读了他的TeX文章后才认真地去学了TeX和LaTeX,可惜的是还没入门就把Oracle和Java当作了谋生的手段,“盲目接受我认为高深的材料“去了,还像得了宝贝似的拿了垃圾一样的Java和Oracle证书。然而,挥之不去的正是内心的质疑和思索,“什么是计算机科学?”。回想起高中时因为学了解析几何而专门读了笛卡尔的哲学著作,尽管他坚持的二元论不为我们所接受,但是我却进一步感到原来那些公式和理论的背后还有那么一个活生生的人,和他所执著追求的理想。或许牛顿和爱因斯坦到最后真的都去研究哲学了?然而后来,这些都渐渐离我远去了,“中国教育的目的”在我身上已经达到了。。。。。
所以现在我来到了德国,希望像王垠一样,找到“什么叫做研究”的感觉。虽然年纪不小了,语言也学得很不顺利,但是我希望自己能坚持下去。。。。。。
[ 本帖最后由 greenflute 于 2005-9-27 23:33 编辑 ] 原帖由 xiaobailong 于 2005-9-27 16:31 发表
今天中央电视台和我们这儿的晚报,都报道了这件事。
央视居然会报道这件事?这回王同志可就不光光是在linux圈里有名气了,嘿嘿.
ps.国内爽不? 原帖由 greenflute 于 2005-9-27 17:32 发表
有一些人总是与凡人凡事格格不入,或许我们可以称他们为天才,其实我们并没有资格评价别人。为所有天才所受的摧残和他们内心的痛苦而悲哀。或许天才根本不是哪一门学科如何如何,他们是对社会和人们生活,进步,发 ...
呵呵,部分同意楼上这位的想法.
不过,我更觉得:中国需要的是更多的人才,而不是天才.
印象中以前的讨论总是批评中国在搞所谓的"精英教育",认为高等教育应该更平民化.
所谓的成功,就是要在困难的环境中坚持自己的理念,并且有所作为.任何妄图改变环境来适应自己的人最后总是要失望的.
所以,咱们还是一口一口吃饭,一步一步走路啦.
[ 本帖最后由 文选流氓 于 2005-9-27 20:35 编辑 ] 原帖由 greenflute 于 2005-9-27 17:32 发表
有一些人总是与凡人凡事格格不入,或许我们可以称他们为天才,其实我们并没有资格评价别人。为所有天才所受的摧残和他们内心的痛苦而悲哀。或许天才根本不是哪一门学科如何如何,他们是对社会和人们生活,进步,发 ...
科学的深处无处不在的是哲学。最近有两篇文章,《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和《九晖》很值得一看。也许会改变很多对我们生活的世界的看法。
网上应该都搜的到,都比较长篇,前面那个洋洋洒洒20多万字。本来想贴到论坛里,觉得似乎太长了点于是作罢。
[ 本帖最后由 gaga 于 2005-9-27 20:56 编辑 ] hehe,那个量子物理史话俺读过,依稀记得好像里面把提出量子物理的那位形容成一个对自己的专业毫无兴趣,博士毕业论文乱写一气,却无意中撞上大运的那个什么.嘿嘿 不好意思,俺看的那篇应该是"大话量子力学":
http://spaces.msn.com/members/raowenjing/Blog/cns!1pz--4hu_3d70SEsSxHRZZ5Q!154.entry
刚才搜索了一下gaga推荐的那篇量子物理史话,看起来似乎很有趣的样子.嘿嘿,蛋壳啦:) 原帖由 文选流氓 于 2005-9-27 20:52 发表
不好意思,俺看的那篇应该是"大话量子力学":
http://spaces.msn.com/members/raowenjing/Blog/cns!1pz--4hu_3d70SEsSxHRZZ5Q!154.entry
刚才搜索了一下gaga推荐的那篇量子物理史话,看起来 ...
名字开始敲错了,是《上帝掷骰子吗?- 量子物理史话》。
如果在这里每页贴1万字也要贴上25页,太长了,还是大家自个看吧。我把内容拷贝粘贴到一个文件里也折腾了近半小时。想打印一看200多页…… 学linux和latex, google网上到处都是, 学起来也快.这好象不能叫能力吧,是个学计算机的人应该很快就能掌握linux和latex,如果花时间的话.国外更加注重independent research.如果给个课题就要找人讨论的话, 我估计他在国外更学不下去了.不是每个地方都象a beautiful mind里的, 大家激烈讨论.很多美国牛校的人老师只给high-level的指导, 需要自己找方向决定写什么论文.我认得一些牛校的人, 老师都难得见几面, 都是逼着自己去摸索, 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所以国外读6-7年博士很正常.这样的好处是博士毕业以后就能独立从事研究工作.找人讨论可以自己去找,老师没有义务给你找个人的.Seminar是经常会开,但起码应该先做出点东西别人才能给意见.很多事情不是象想象中那么美好.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虽然中国的教育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确实抹杀创造性, 但如果要读博士, 应该想清楚目标是什么, 为什么读.想象和现实终归有差距, 也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原帖由 greenflute 于 2005-9-27 17:32 发表
有一些人总是与凡人凡事格格不入,或许我们可以称他们为天才,其实我们并没有资格评价别人。为所有天才所受的摧残和他们内心的痛苦而悲哀。或许天才根本不是哪一门学科如何如何,他们是对社会和人们生活,进步,发 ...
JAVA和LATEX不能一快比.JAVA是编程语言, LATEX是用来写paper的一种tool,只不过是做research时经常使用的一种工具.如果不写paper,文档, 学latex有什么用.而且学latex,边写paper边学就好了, 没必要刻意去学.我就是要写paper时,从网上找LATEX的东西临时学, paper写多了latex也就用熟了.所以会LATEX只是非常非常基本的东西, 不学计算机的人也能很快上手, 我学其他专业的好几个朋友都很快上手了.有理想是好事,但如果象那个学生一样过于理想化就会很痛苦.就算他申请到了国外的博士, 他可能也会痛苦, 漫长的读博过程, 很多时候是自己在探讨,在struggle,比国内累多了,压力也大多了.我觉得美国research比国内系统多了, 但也并不足以让所有人满意.我在美国见过不少人最后读不下博士转硕士了,还有些觉得博士生活太boring也转硕士了.也见过读了8年还没博士毕业的. 我看过德国不少计算机教授的publication record, 虽然有不少好paper,但也不少投到一些接受率70%以上的workshop的paper.而且很多research完全和实践脱节, 读下去可能也会后悔.所以关键是要想清楚自己想干什么, 适当时候调整自己心态. 原帖由 flyingpig 于 2005-9-28 07:34 发表
JAVA和LATEX不能一快比.JAVA是编程语言, LATEX是用来写paper的一种tool,只不过是做research时经常使用的一种工具.如果不写paper,文档, 学latex有什么用.而且学latex,边写paper边学就好了, 没必要刻意去学 ...
呵呵,是从学习的目的和心态上比较的。其实感觉一直挺苦闷的,可能因为总是比较背吧。 支持flyingpig的观点,想比之下, Java和Oracle 还是比Linux和Tex重要得多。
Java经过十年的发展(顺便说一句,今年正好是Java十周年庆),已经从一个单纯的编程语言,发展成了一个适用于网络,企业,和内嵌式系统的编程环境,包括各种框架和结构。在编程语言中占了半壁江山。
Oracle呢,在企业数据库应用中,也是占了绝对重头戏。 原帖由 文选流氓 于 2005-9-27 20:25 发表
央视居然会报道这件事?这回王同志可就不光光是在linux圈里有名气了,嘿嘿.
ps.国内爽不?
央视报道的时候,只说他是清华的博士,退学了,还说应该反思,到底规定论文的数量是不是应该,等等。当然也没有结论。
国内很好啊,变化真的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上次回来的时候,感受还不是特别深,这次因为在城市里到处跑了跑,特别是跑到新区看了看,发现变化真是大啊。好多新房子造得都很漂亮。买车的人也多了起来。
城市绿化也搞了很多,好多地方也都有树木和鲜花装点,不过空气还是不好,不管是大街上还是商场里,包括居民小区里。人也很多,还是觉得有点挤。
现在也在鼓励留学生学成回国创业当海龟,有很多优惠政策呢。 王垠在推广linux和Tex方面所作的工作当然很值得肯定,可是这是纯应用,却不是科研创新,所以不能当作科研成果。
退学这件事,虽然对双方都是损失,只能说王垠和清华计算机系的博士教育不想符合,却不能用任何一个来否定另外一个。 http://spaces.msn.com/members/lametropolitan/
反驳他的人可是一堆哦! 原帖由 文选流氓 于 2005-9-30 23:02 发表
http://spaces.msn.com/members/lametropolitan/
反驳他的人可是一堆哦!
其实他这样和导师闹僵也不好.再申请学校需要他这边导师的推荐信毕竟国外学校很看中推荐信.把退学信放在网上的做法不明智.看了看他两篇paper发的地方, 第一篇是一个conference, acceptance rate 大约60%, 另一个是workshop, acceptance rate 应该会更高.虽然会议不怎么好, 做为第一,二篇paper还是可以接受的, 进步有个逐渐的过程.他说的那个"垃圾"会议"ASPDAC, acceptance rate < 30%, 不算高, 但因为是亚洲的会议, 不知道投的paper质量怎样, 所以不知道是不是"垃圾"会议.不管怎样,经历这次以后, 估计他会慢慢长大.
His papers:
1. Yin Wang, Xianlong Hong, Tong Jing, Yang Yang, Xiaodong Hu, Guiying Yan: An Efficient Low-Degree RMST Algorithm for VLSI/ULSI Physical Design. PATMOS 2004: 442-452, 2003
2. Yin Wang, Zhiming Wu: Avoiding unsafe states in manufacturing systems based on polynomial digraph algorithms. ICRA 2003: 2159-2164
[ 本帖最后由 flyingpig 于 2005-10-1 04:39 编辑 ] MM,
不知道你到的是中国哪个城市,北京?上海?发展的到底好不好,建议多到中国其它中小城市或者农村看看就是知道了。。。。
原帖由 xiaobailong 于 2005-9-28 14:12 发表
央视报道的时候,只说他是清华的博士,退学了,还说应该反思,到底规定论文的数量是不是应该,等等。当然也没有结论。
国内很好啊,变化真的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上次回来的时候,感受还不是特别深, ...
[ 本帖最后由 想吃空心菜 于 2005-10-2 11:38 编辑 ] 原帖由 想吃空心菜 于 2005-10-2 11:26 发表
MM,
不知道你到的是中国哪个城市,北京?上海?发展的到底好不好,建议多到中国其它中小城市或者农村看看就是知道了。。。。
我说的不是北京也不是上海,而是一个中部的城市,应该也算大城市吧(不知道应该算大城市还是中等城市。)。 最近两三年来,确实有很大的发展,在原来城市的旁边,又开辟出一个新区,以后的市中心和市政府都将移到新区去。这样做,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其它城市因拆迁而带来的纠纷。而新区的规划,也请了欧洲设计师,颇有一些欧洲风格,而不是美国纽约式的拥挤的摩天大厦风格。这样的规划,我喜欢。所以我给市政府的这项计划以很高的评价。
不过,在国内的第一周,刚刚看到城市表面的变化,确实是令人欣喜。而第二周,就开始看到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例如:人好多,过马路都很拥挤;另外,空气不好,汽车尾气聚集在主干道上,让我觉得呼吸不那么通畅。第三周,就发现还是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例如,为了买到北京的火车票,必须找人帮忙。。。。。。晕。。。。。。
一个好消息是,10月1日开始,我们这里开通了直达法兰克福的航线,可惜这一次是早先订的到北京来回票。以后再回去就会比较方便了。
可见家乡还是不断在进步的。值得期待。 原帖由 xiaobailong 于 2005-10-4 19:12 发表
我说的不是北京也不是上海,而是一个中部的城市,应该也算大城市吧(不知道应该算大城市还是中等城市。)。 最近两三年来,确实有很大的发展,在原来城市的旁边,又开辟出一个新区,以后的市中心和市政府都 ...
一个好消息是,10月1日开始,我们这里开通了直达法兰克福的航线,可惜这一次是早先订的到北京来回票。以后再回去就会比较方便了。
大约是西安了 ;) 原帖由 gaga 于 2005-10-4 19:17 发表
大约是西安了 ;)
错了,再猜。 gaga居然猜错了,那我也猜不出了,公布答案吧?
原帖由 xiaobailong 于 2005-10-4 19:32 发表
错了,再猜。 原帖由 flyingpig 于 2005-9-27 21:27 发表
学linux和latex, google网上到处都是, 学起来也快.这好象不能叫能力吧,是个学计算机的人应该很快就能掌握linux和latex,如果花时间的话.国外更加注重independent research.如果给个课题就要找人讨论的话, 我 ...
支持~~!! 国外的教授首要考虑的也是经费问题,
要解决经费问题,手下学生的Paper问题是逃不掉的,
王同学有个伟大的理想,
但是恐怕只能是理想 原帖由 鸟鸟 于 2005-10-6 18:30 发表
国外的教授首要考虑的也是经费问题,
要解决经费问题,手下学生的Paper问题是逃不掉的,
王同学有个伟大的理想,
但是恐怕只能是理想
是啊, 在申请proposal时都有附上几篇和proposal相关的paper.在proposal的review中也要判断PI是否qualify.这些很多都要从发了多少paper, 在哪发paper看的.没有paper, 光说自己能力强, 很难让人信服. 科研和实际应用领域, 要求的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能力. 王垠同学在应用和推广上能力很强, 在科学研究上的能力稍微差了一些. 其实王垠不读这个博士也罢, 一个人最主要的是找到最能发挥自己能力和特长的地方, 不必所有的人都去挤同一条道路, 特别是一条不适合自己的道路. 原帖由 xiaobailong 于 2005-10-4 19:32 发表
错了,再猜。
郑州 原帖由 xiaobailong 于 2005-10-4 19:12 发表
在国内的第一周,刚刚看到城市表面的变化,确实是令人欣喜。而第二周,就开始看到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例如:人好多,过马路都很拥挤;另外,空气不好,汽车尾气聚集在主干道上,让我觉得呼吸不那么通畅。第三周,就发现还是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例如,为了买到北京的火车票,必须找人帮忙。。。。。。晕。。。。。。
回国第四周,终于生病了. $惨啊$ 虽然听到一个规律说, 每人每次回国都会病一场, 这次特别注意了一下, 也没有到处乱吃东西, 以为可以例外一次. 结果临回德国的时候, 感冒了...
这次回国, 颇有点儿虎头蛇尾的感觉......$不服$ ...看样子, 以后每次只能回国三周了, 趁还没有生病之前赶紧溜...$ok$ 原帖由 tadios 于 2005-10-7 17:04 发表
郑州
你是谁? $怕怕$
还是今天刚注册的ID.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