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xegg 发表于 2005-5-11 14:40

新闻记者, 拍还是不拍?!

消息来源: 互联网

5月9日下午,一名骑车人冒雨经过福建厦门市厦禾路与凤屿路交叉路段时,因自行车前轮突然陷入一水坑,身体失去平衡摔倒。当日下午,一场暴风雨袭击厦门,市区道路上的多处水坑让不少骑车人栽了跟头。 新华社发(柳涛 摄)

昨日,数家新闻网站转载了一组发生在厦门的新闻照片。这组照片记录了一位骑车人在暴风雨中碰到路上的水坑而摔倒的全过程。新闻事件尽管不大,但网上的评论却高达200多条,网民争论的焦点,在于记者传达新闻的责任和社会公德心之间应如何平衡。

http://photocdn.sohu.com/20050511/Img225508946.jpg

Kassiopeia 发表于 2005-5-11 15:34

这 跟 社 会 公 德 有 冲 突 吗 ? 不 明 白

marksophie 发表于 2005-5-11 15:47

同意楼上......................

wiely 发表于 2005-5-11 16:45

记者为了拍到这个镜头,不告诉骑车人前面有危险,而静静的等待危险发生,和看到着火不报警等待拍火灾照片一样。

Superleon 发表于 2005-5-11 16:50

根本就是事先在路上挖了坑就等人来摔.什么抓拍,就是1,2秒的事,相机再好总要开机,选模式,对焦等等吧,那这么快?

gzqml 发表于 2005-5-11 17:18

Originally posted by Kassiopeia at 2005-5-11 15:34
这 跟 社 会 公 德 有 冲 突 吗 ? 不 明 白

小K太善良。。。

机子到了没?

Kassiopeia 发表于 2005-5-11 17:46

我 以 为 他 是 抓 拍 的 。 。 。

机 子 还 没 到 呢 。 。 。 55555

老虾 发表于 2005-5-11 21:41

Originally posted by wiely at 2005-5-11 16:45
记者为了拍到这个镜头,不告诉骑车人前面有危险,而静静的等待危险发生,和看到着火不报警等待拍火灾照片一样。


原来以为你又会说些没心没肺的话,没想到现在这么善良。wiely,你变了,你真的变了。

broadwing 发表于 2005-5-11 21:58

Originally posted by Superleon at 2005-5-11 16:50
根本就是事先在路上挖了坑就等人来摔.什么抓拍,就是1,2秒的事,相机再好总要开机,选模式,对焦等等吧,那这么快?


记者用的相机, 不是你相像的那么简单。 相机开机时间低于0,2秒, 半按快门即可,模式肯定是事先选好的。 这种情况对焦也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跟踪持续对焦即可。

只不过, 好多人认为记者应该去提醒, 不是像这样静等事情的发生了, 再拍下来。

Kassiopeia 发表于 2005-5-11 22:25

说不定牺牲这一个
救了以后的很多人。。。:P

左三年 发表于 2005-5-11 23:22

这张呢,得过普利策新闻奖

老虾 发表于 2005-5-11 23:32

Originally posted by 左三年 at 2005-5-11 23:22
这张呢,得过普利策新闻奖

设想,某记者见状抓起灭火器对着老和尚身上一阵狂喷。
老和尚跳起来“谁让你管闲事,害老子还得再死一回。兄弟,借个火,让俺自焚”

(纯粹捣乱)

luxegg 发表于 2005-5-11 23:34

Originally posted by 左三年 at 2005-5-11 23:22
这张呢,得过普利策新闻奖

所以说摄影记者很难做$失败$

老虾 发表于 2005-5-11 23:47

极端的例子就是这个了

http://www.nefu.edu.cn/other/vip/eco-space/neteco/images/africa.jpg

关于《饥饿的苏丹》
       小时候,记得老师讲过非洲是中国人民的朋友,那时我们手拉手;到学地理时知道了苏丹,首都喀土穆,这个国家以农业为主,盛产棉花,苏丹政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到了九十年代懂得了乍得局势,苏丹的军事派别纷争,人民水深火热,细读了位于苏丹西部,与乍得、扎伊尔毗邻的苏丹达尔富地区,苏丹最贫穷的地区,反政府武装在苏丹制造了空前的劫难,近百万人流离失所、数万居民死于非命。世界上相关的国家予以了严重关切,许多国家领导人出面调停、斡旋,直到本世纪初,和平的曙光才姗姗来迟。在一九九三年苏丹内战之后的一天,凯文.卡特和他的同事深入到达尔富的腹地,接近到国际和平援助站发放食品的几十米处时,他惊奇的发现一个瘦骨嶙峋的小女孩很吃力的跪着,也似乎在向前挪动,而身后不足十米开外是一只虎视耽耽的秃鹫,它正在等待着那个小女孩的倒下,它可以......,凯文.卡特在那一瞬间举起了照相机忠实的记录下来了,之后他赶走了那只秃鹫,他在同事中间,放声痛哭,口中呼唤着:“上帝、凯西!凯西、上帝!”(凯西是他唯一的女儿),同事们知道在此时是无法劝慰他的,只是在一旁默默的等待着,过了很久他们才上路;在之后采访的数天里,他一路无语......。一九九三年三月二十六日《饥饿的苏丹》被美国《纽约时报》首家刊载,之后,凯文.卡特被授予美国普利策新闻摄影奖。至此,凯文.卡特的名字和《饥饿的苏丹》传遍了世界的许多角落,他声名雀起。然而,在七月二十七日,他选择了自杀,永远的告别了这个世界,他留下了遗言:真对不起大家了,生活的痛苦永远大于死亡的痛苦!世界各大报刊诸如《美国基督教箴言报》、《纽约时报》、《费加罗报》、《联合早报》和《朝日新闻》连篇登载了他去世的消息,怀念这位并非死于战火的战地摄影记者。

lidragon 发表于 2005-5-11 23:53

拍摄记者:对于网上指责感到很委屈

  摄影记者柳涛接到本报记者电话时并不清楚他的照片已成热点话题了,他刚刚从那个有坑的地方回来。他在电话那头很认真地说:“我刚去看了,那个坑被填平了,但不够牢固,再来一场大雨,可能还会形成水坑。”

  他介绍了拍这组照片的全过程,“当时厦门有台风、暴雨,我经过这个路段时,有个人见我背着摄像机,问我是不是记者,我说是。他说,这路面有个坑,已经有人在那里摔过跤了,你们媒体最好报道一下。我照着他指的地方去看,一片水汪汪,不要说坑了,整个路面都看不清楚。出于新闻记者的敏感,我就端着相机在那里等,后来有一个骑车人经过时摔倒了,于是我把过程拍了下来。”

  对于“守株待兔”的指责,柳涛觉得有些委屈。他说:“摄影记者这个职业有时候的确很残酷。当时狂风暴雨,我在那里坚持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才等到那个场面。如果没等到,我根本不能用照片说明那里有个水坑。拍不到那个坑,有关单位或许不够重视,今天就不会填补那个坑,这样的话,就会有更多的人可能在雨中摔跤。”柳涛还告诉本报记者:“我拍完这组照片后,还在附近的施工处拿了一块牌子摆在那里,提醒路人。”

lidragon 发表于 2005-5-11 23:55

新闻学者:新闻事件平衡点很难掌握

  传达新闻信息的责任让记者柳涛做了一个忠实的记录者,但他遭到了“缺少公德心”的指责。关键时刻,记者传达新闻的义务和公德心应如何取舍?有没有较好的平衡点?

  从事新闻职业道德及伦理研究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展江认为两者很难取舍。

  “因为公众对正常发生的事情一般不太感兴趣。如果只拍一个坑,很难让大家觉得这个地方很危险,要引起公众的阅读欲和重视程度,就需要一些冲击力强的照片。冲击力的照片怎么得来?首先不能摆拍,但等待新闻事件发生又损坏了公众心目中记者的职业形象,平衡点很难掌握。”他说,即使在“新闻从业者应该是不偏不倚中立的观察者”已形成共识的西方国家,记者在这种情境下应该如何作为的争论也都一直存在。

  编后:

  这组照片忠实记录了整个新闻事件的过程,视觉冲击力强,从摄影角度来说是一个很成功的抓拍。但这组照片又一次引发了对一个不算太过新鲜话题的争论——记者传达新闻的义务与社会公德心之间应如何平衡。

  容易使人们联想到的类似事例很多,最典型的要算是赢得1994年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饥饿的小女孩》的记者凯文·卡特因为无法承担社会舆论的指责而选择自杀一事。

ebay 发表于 2005-5-12 06:28

像本贴中这样的记者真TMD没有公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闻记者, 拍还是不拍?!